[發明專利]一種竹復合綜合管廊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974480.0 | 申請日: | 2016-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1887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葉柃;殷建學;趙柱石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鑫宙竹基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葉柃 |
| 主分類號: | E02D29/045 | 分類號: | E02D29/045 |
| 代理公司: | 武漢東喻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 地址: | 311115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 綜合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竹復合綜合管廊,構成管廊的管體沿管徑方向由內到外依次包括內襯層、結構層和外防護層;其中,內襯層是由包括內襯層樹脂、以及竹纖維無紡布在內的原材料經固化后得到的;結構層是由包括結構層樹脂、竹篾、以及生物基填料在內的原材料經固化后得到的;竹篾是邊纏繞邊淋添加有生物基填料的結構層樹脂;該管體的內徑至少為2000mm,剛度等級至少為5000N/m2。本發明通過對管體的結構設置、各層結構所采用的材料、工藝等進行改進,能夠有效解決竹復合管廊穩定性不高、壽命短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市政設施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竹復合綜合管廊,該竹復合綜合管廊是種無應力管廊。
背景技術
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設市政管線的市政設施。其集電力、通信、廣電、燃氣、給排水、熱力等多種市政管線于一體,有效地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間,節約地下空間資源,也杜絕了各專業管線分別不定期開挖,對道路通行和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徹底解決了“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等問題。
目前,管廊不管是現澆式還是預制式,大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但是這種結構耗費材料多,建設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長,造價高,越來越難以適應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需求。
竹材料是可再生的綠色環保材料,近年來隨著竹纏繞復合相關技術的日益成熟(例如,中國專利文獻CN105546230A、CN101571213A、CN202327397U、CN 104033724A等),竹纏繞相關制品由于其制備成本低、制品性能良好、制備方法綠色環保的特點,受到了越來越多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重視,市場占有率也不斷提高。竹纏繞復合制品,如竹纏繞復合管道、電線桿、管廊、料倉、高鐵車廂外殼等,可廣泛的應用于各行各業。
竹復合管廊(竹復合綜合管廊)作為一種新型管廊(如中國專利申請CN105042213A、CN105064399A等),由于其采用生物基材料,尤其是竹材料這種可再生的綠色環保材料,造價低,并具有綠色環保、環境友好的特點。盡管竹復合管廊具有綠色環保的優點,但由于管廊的大口徑、且埋于地下的特點,應用時內部應力、以及外部壓力大,如何提高竹復合管廊的強度與穩定性、延長使用壽命仍是竹復合管廊應用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以上缺陷或改進需求,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竹復合綜合管廊,其中通過對其關鍵管廊管體的結構設置、以及各層結構所采用的相應材料、工藝等進行改進,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有效解決竹復合管廊穩定性不高、壽命短的問題,并且該竹復合綜合管廊無應力、強度高,非常適合于嚴苛的管廊地下應用環境,能大大延長管廊的使用壽命。
為實現上述目的,按照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竹復合綜合管廊,其特征在于,該管廊包括管體,所述管體沿管徑方向由內到外依次包括內襯層、結構層和外防護層;其中,
所述內襯層是由包括內襯層樹脂、以及竹纖維無紡布在內的原材料經固化后得到的;
所述結構層是由包括結構層樹脂、竹篾、生物基填料在內的原材料經固化后得到的;該結構層是由所述竹篾纏繞而成,所述竹篾是邊纏繞邊淋添加有所述生物基填料的所述結構層樹脂;
此外,該管體的內徑不少于2000mm,剛度等級至少為5000N/m2。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選,對于所述內襯層,所述竹纖維無紡布滿足:竹纖維含量:≥98%;面密度:40~50g/m2;拉伸斷裂強力:縱向≥120N;橫向≥30N;含水率:8~15%;25℃下的水浸透速率:≤12s;
對于所述結構層,
所述結構層樹脂滿足固化后:沖擊強度acu≥50KJ/m2;拉伸強度≥20MPa;巴氏硬度≥50HBa;吸水率≤0.5%;
所述生物基填料的粒徑為60目~80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鑫宙竹基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葉柃,未經浙江鑫宙竹基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葉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97448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