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環保型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400908.0 | 申請日: | 2016-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04540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0 |
| 發明(設計)人: | 吳建國;肖三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江夏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4B28/00 | 分類號: | C04B28/00;C04B38/00;C04B24/42;C04B14/30;C04B14/34;C04B24/26;C04B14/02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0108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環保 再生 骨料 透水 混凝土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環保型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海綿城市”并不是推倒重來,取代傳統的排水系統,而是對傳統排水系統的一種“減負”付出和補充,最大程度地發揮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作為城市發展理念和建設方式轉型的重要標志,我國海綿城市建設“時間表”已經明確且“只能往前,不可能往后”。全國已有130多個城市制定了海綿城市建設方案。
利用透水混凝土鋪設城市道路及廣場是實現高效“滲”、“排”的重要技術手段。與普通混凝土相比,透水混凝土最顯著的特點是不含細骨料、具有較大孔隙率,水分可以通過孔隙迅速滲透。利用再生骨料制備透水混凝土,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筑垃圾的利用率,促進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另一方面將其應用于城市道路、廣場,可將雨水還原為地下水,減小城市排水壓力,解決城市內澇,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海綿城市還講究環保性,透水混凝土主要用在道路與隔離帶上,這讓人們忽視了輻射波的污染作用,吸波混凝土是能夠通過能量的衰減、轉化和耗散等形式,對一定頻率范圍內的電磁波進行吸收的一種功能性混凝土。當前,隨著電子、電氣、通訊及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電磁波輻射所產生的電磁波干擾、電磁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成為繼水污染、空氣污染和噪聲污染之后的第四大全球性環境問題。各類建筑,特別是同國家安全密切相關的軍事和行政部門的關鍵性建筑,內部安置有大量精密電子儀器的功能性建筑,與雷達、微波基站、大功率無線通信發射臺等鄰近的建筑,其對電磁波的吸收性能必須滿足嚴苛的標準。由于混凝土是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開發具有吸收電磁波功能,能夠有效衰減建筑室內外電磁波的混凝土材料非常重要。對于透水混凝土用在隔離帶中,開發吸波透水混凝土可以增加透水混凝土的環保性能,同時,海綿城市中如果采用再生骨料,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的環保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環保型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所得混凝土為高強高韌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且由于使用了特殊制備的吸波材料,還具有防輻射的功能,適合海綿城市使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環保型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其所用原料按重量份計為:水泥320-360份、細沙240-360份、三乙醇胺1-1.2份、葡萄糖酸鈉0.05-0.1份、氯化鈣1-2份、超細礦粉60-90份、再生粗骨料1000-1300份、減水劑3-4份、水100-120份,聚丙烯酸酯10-20份,膠黏劑10-20份,氧化石墨烯10-15份,吸波材料10-15份。
其中,所用細沙為50~200目;所用減水劑為萘系高效減水劑,其減水率為18-24%;所用膠黏劑為聚乙酸乙烯酯。
所述吸波材料是將磁損耗型納米復合材料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室溫下攪拌后,加入部分聚丙烯攪拌形成含磁損耗型納米復合材料的混合料;同時,在室溫下另取介電損耗型納米復合材料A,滴加部分γ-(2,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攪拌,再加入剩余聚丙烯攪拌后,加入介電損耗型納米復合材料B并滴加剩余γ-(2,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攪拌;將其與前述混合料一同裝入高速混合機中進行分散,然后升溫,在高轉速下處理后轉入冷混鍋中,冷卻后放料得到初混料;將初混料置于雙螺桿擠出機中混煉后擠出,得到混煉料;最后將混煉料粉碎處理,即得;其制備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按重量份數取介電損耗型納米復合材料A 0.9-1.3份、磁損耗型納米復合材料1.5-2份、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4-0.6份、介電損耗型納米復合材料B 0.8-1.2份、γ-(2,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5-0.8份、聚丙烯22-32份備用;
2)將磁損耗型納米復合材料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室溫下攪拌3 h后,加入12份聚丙烯,攪拌3 h后形成含磁損耗型納米復合材料的混合料;
3)在室溫下,向介電損耗型納米復合材料A中滴加0.3-0.6份γ-(2,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攪拌1 h后,加入10-20份聚丙烯并攪拌1.5 h,再加入介電損耗型納米復合材料B,并滴加0.2份γ-(2,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攪拌1 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江夏學院,未經福建江夏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40090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