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核旋振低速交流發電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55086.1 | 申請日: | 2016-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060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31 |
| 發明(設計)人: | 陳廣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廣民 |
| 主分類號: | H02K21/00 | 分類號: | H02K2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0006 河南省鄭州市隴海***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核旋振 低速 交流 發電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徑向磁化永磁轉子和銅質定子塊的核旋振低速交流發電機,適用交流電發生為生活生產提供電能,它的反功能是核旋振低速交流電動機。
背景技術
目前發電機感應電流原理是導體垂直切割均勻磁場產生,并且導體垂直進入和越出均勻磁場時是感應電流變化的一個周期(交流電)。那么為什么導體進入和越出均勻磁場時導體中的感應電流方向會發生相反變化?這就涉及到磁體內原子核是旋轉的或核不居中的問題,涉及到傳統發電機感應電流應是永磁中的原子核旋電場是推動導體中的原子核振動或原子極方向調轉的問題。另一方面導體中的原子間是共用電子結合關系,那么按傳統理論電流應是導體中的電子流動,既然電流是電子流動導體中的原子結合共用電子關系就應被破壞導體就會被熔解或氣化,可現實并沒看到電子流動前后導體有什么變化,所以電流應是導體中的原子核振動波和原子核極方向調轉波的綜合。知道電流根本就可以用一些其它方法讓導體中的原子核振動起來或讓導體中的原子核極方向調轉起來。核旋振低速交流發電機就是利用永磁轉子旋轉時對一定位置產生的變化磁場推動定子塊中的原子核極方向調轉和核振動(電流)起來的機器。但早期本人和陳爍發明的核旋振交流發電機(專利號:ZL201020157866.0)因考慮不周,發電機定子塊是一環包在永磁轉子的良導體,是整體的,它不能很好的將變化的磁能通過定子塊全部輸送出去造成浪費,因此,在前基礎上總結經驗和經實驗推出較合理的核旋振低速交流發電機。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核旋振低速交流發電機主結構包括永磁轉子,固定永磁轉子的主軸,相互絕緣鑲嵌在絕緣架上的銅質定子塊,固定絕緣架的主機殼,蓋在主機殼前后的側機殼,發電機主軸的兩端以軸承接觸關系固定在前后側機殼上,固定在主軸前端的動力輪,永磁轉子徑向磁化,定子塊側端電極。核旋振低速交流發電機的反功能也是一個核旋振低速交流電動機。
附圖說明
以核旋振低速三相交流發電機結構為例說明核旋振低速交流發電機的主結構:
圖1是核旋振低速交流發電機實施結構側視斷面示意圖。
圖2是核旋振低速交流發電機實施核心結構正視斷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核旋振低速交流發電機主結構包括永磁轉子2,固定永磁轉子2的主軸1,相互絕緣鑲嵌在絕緣架4上的銅質定子塊3,固定絕緣架4的主機殼5,蓋在主機殼5前后的側機殼6,發電機主軸1的兩端以軸承11接觸關系固定在前后側機殼6上,固定在主軸1前端的動力輪7,永磁轉子2徑向磁化方向的N極8和S極9,定子塊3側端電極10。
如圖2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核旋振低速交流發電機的發電原理:核旋振低速交流發電機工作時在動力輪7帶動下永磁轉子2旋轉,產生旋磁場同步推動定子塊3中的原子極方向調向和核振動,若對稱方向的兩定子塊3側端電極10與用電器閉合相通時,定子塊3中的原子極方向調向壓和核振動壓同步推動導線和用電器中的原子極方向調向和核振動;核旋振低速交流發電機的反功能也是一個核旋振低速交流電動機。核旋振低速交流電動機的轉子不能高速運轉,否則永磁轉子產生的離心力會導致永磁轉子3的磁力減退而無法發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廣民,未經陳廣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5508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機殼精車雙止口的電機裝配工藝
- 下一篇:一種外轉子無刷電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