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通道數據動態傳輸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029408.0 | 申請日: | 2016-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0104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30 |
| 發明(設計)人: | 陳蔡峰;劉振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蔡峰 |
| 主分類號: | G06F13/38 | 分類號: | G06F13/38;G06F13/4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3500 安徽省亳州市蒙***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道 數據 動態 傳輸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計算機通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通道數據動態傳輸方法。
背景技術
現如今人們處在信息爆炸時代,大量數據涌現,出現了大數據概念。大數 據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數據的傳輸速度影響著數據的流通速度,而數據信息 傳輸速度慢的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的提升數據傳輸速度的方法主要是通過緩存 機制、異步傳輸以及物理接口最優化。但隨著計算機以及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 數據信息存儲需求量越來越大,各類數據信息轉儲頻度不斷提升,對數據傳輸速 度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傳統的傳輸方法已無法滿足其要求,物理接口已經成為數 據傳輸的最大瓶頸。
一般的計算機設備上都存在著多個物理數據傳輸通道,人們在實際使用中 只用USB接口傳輸數據,USB接口的傳輸速率有限,對于幾個G的數據往往需要 很長的時間才能傳輸完畢。此種通過單個物理數據傳輸接口進行數據傳輸的時 間長,速度有限,若能將多個物理數據傳輸接口都利用起來,使得各個物理數 據傳輸接口能夠并行進行數據傳輸,就可以使得數據傳輸的速度達到各個傳輸 接口的傳輸速度之和。
參考專利文獻CN102063399B公開了一種多通道數據傳輸方法,主機配置的 至少兩個通用串行總線USB接口分別連接到至少兩個USB數據板,該至少兩個 USB數據板連接到一個處理設備。該專利使用多個同一類型的傳輸接口傳輸數 據,但計算機上還有其他類型的數據傳輸接口,例如1394接口、外部串行高級 技術附件eSATA接口都處于空閑狀態,并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多通道數據動態傳輸方 法。該方法首次檢測數據傳輸接口數量,以及每個數據傳輸接口的傳輸速率, 將源數據分割成與數據傳輸接口相同的數據塊,將數據塊通過數據傳輸接口傳 輸至目標路徑,實現多通道數據傳輸。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多通道數據動態傳輸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S110,獲取源數據的屬性信息和數據傳輸接口P1、P2、…、Pn對應的傳輸 速率V1、V2、…、Vn,其中,n為數據傳輸接口的數量;
S111,將源數據分割成n個數據塊D1、D2、…、Dn,并獲取所有數據塊的 位置信息,數據塊Di的大小與數據傳輸接口Pi的傳輸速率Vi成一定比例,i=1、 2、…、n;
S112,為每個數據塊Di添加數據頭,數據頭包括對應數據塊Di的位置信 息和大??;
S113,將數據塊Di的數據頭經過數據傳輸接口Pi傳輸至目標路徑,對數 據頭進行解析后,在目標路徑為每個數據塊Di預留存儲空間;
S114,將數據塊Di通過數據傳輸接口Pi傳輸至目標路徑預留的存儲空間。
進一步的,步驟S113包括以下步驟,
S1131,數據塊Di的數據頭經過數據傳輸接口Pi傳輸至目標路徑;
S1132,對接收到的數據頭進行解析后,獲取數據塊Di的位置信息和大??;
S1133,在目標路徑按數據塊Di的位置信息順序為每個數據塊Di預留與其 大小相同的存儲空間。
更進一步的,步驟S110中源數據的屬性信息為本地數據、遠程數據或虛擬 數據。
進一步的,步驟S110中數據傳輸接口包括USB接口、1394接口、外部串行 高級技術附件eSATA接口、網卡接口NIC或雷電接口的一種或多種組合。
進一步的,步驟S110中源數據的屬性信息包含數據標識、數據大小和數據 校驗碼。
進一步的,步驟S113和步驟114中的目標路徑為本地存儲、遠程存儲或虛 擬存儲。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充分利用計算機上的所有數據傳輸接口,使數據 傳輸速度達到所有數據傳輸接口的傳輸速率之和,大大提高了數據傳輸速率, 節省了數據傳輸時間。且經過多通道傳輸過來的數據存儲在同一目標路徑,不 需要經過數據還原。
附圖說明
圖1是多通道數據動態傳輸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數據塊存儲空間預留的流程圖;
圖3是源數據分割數據塊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蔡峰,未經陳蔡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02940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