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鏈路恢復方法和網絡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580079968.0 | 申請日: | 2015-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53457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31 |
| 發明(設計)人: | 張欽劍;胡海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4 | 分類號: | 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傳鑫;熊永強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恢復 方法 網絡設備 | ||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鏈路恢復的方法和對應的網絡設備,該方法包括:第一設備檢測到與第二設備之間的數據報文丟失,第一設備發送第一恢復協商報文給所述第二設備,第一設備判斷在預定的第一時間范圍是否接收到第二設備發出的協商響應報文。如果未接收到第二設備的協商響應報文,第一設備在預定的第二時間范圍內以給第二設備發送額外的恢復協商報文,直到所述第一設備從第二設備接收到協商響應報文,其中多次發送的的恢復協商報文所包括的超時時間字段的值不相同。第一設備在接收到協商響應報文后恢復與所述第二設備的數據鏈路通信。本發明實施例通過發送多次恢復協商報文,并且將連續兩次恢復協商報文中能修改的超時時間字段中的值設置成不同值,可以降低更LACP協議故障后重新協商的時間,保障通信中斷時延在毫秒級別,滿足電信運營需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鏈路恢復的方法和網絡設備。
背景技術
鏈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是指將網絡設備的多個物理端口捆綁在一起,成為一個邏輯端口,以實現出/入流量在各成員端口的負荷分擔,并且通過一定的負荷分擔策略決定報文從哪個成員端口發送。鏈路聚合控制協議(英文:LiNK AggregatioN CoNtrolProtocol,縮寫:LACP)將多個物理端口綁定為一個邏輯端口,以使該多個物理端口形成一個鏈路聚合組(英文:LiNK AggregatioN Group,縮寫:LAG),從而提高鏈路帶寬和鏈路可靠性。具體的,一端設備的多個物理端口啟用LACP后,該端設備可通過該多個物理端口分別向對端設備發送LACP報文,以和對端設備協商該多個物理端口是否能夠進行鏈路聚合,當對端設備接收到這些LACP報文后,對端設備可根據這些LACP報文中攜帶的該端設備的信息和該多個物理端口的信息,從該多個物理端口中確定出能夠進行鏈路聚合的物理端口,從而當該端設備和對端設備均執行上述操作后,該端設備和對端設備可以對能夠進行鏈路聚合的物理端口協商一致,并完成這些物理端口的鏈路聚合。
電信設備為了增強系統可靠性,通常都有主備兩塊主控板。在主用主控板故障時,系統倒換到備用主控板。倒換后備用主控板會對動態數據做校驗檢查,這個過程叫平滑處理。在這個過程的某些階段,可能處理不了接收的LACP報文。
在LACP聚合上行的場景,如果一方設備LACP協議出了狀況,需要重新發起協商以便讓物理端口快速切換到轉發(forward)狀態。因為運營商通常要求業務中斷時延在幾百毫秒以內(比如400ms)。為此通常的的做法是立即發送LACP初始協商報文來觸發協商,對端收到LACP報文后,會立即回應,從而使鏈路快速協商成功。但如果這一個報文或者對端的回應報文由于某種原因被丟棄,按照目前協議規定,需要等待下一個正常的協議發包周期才能發送下一個報文,這樣中斷時延就會在比較長,滿足不了毫秒級要求。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鏈路聚合的方法、裝置和系統,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鏈路恢復的方法,包括:第一設備檢測到與第二設備之間的數據報文丟失,所述第一設備與所述第二設備通過鏈路聚合協議LACP聚合相連;所述第一設備發送第一恢復協商報文給所述第二設備;所述第一設備判斷在預定的第一時間范圍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二設備發出的協商響應報文;如果未接收到所述第二設備的協商響應報文,所述第一設備在預定的第二時間范圍內以給第二設備發送額外的恢復協商報文,直到所述第一設備從第二設備接收到協商響應報文;其中所述第一時間范圍和第二時間范圍之和小于一秒,所述第一設備在第二時間范圍內給第二設備發送額外的恢復協商報文的數量不大于兩次,所述第一恢復協商報文和所述不大于兩次的額外的恢復協商報文中攜帶超時時間(Timeout)字段;所述第一恢復協商報文和所述不大于兩次的額外的恢復協商報文中相鄰兩次發送的恢復協商報文所包括的超時時間字段的值不相同;所述第一設備在接收到協商響應報文后恢復與所述第二設備的數據鏈路通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8007996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制備磁鏈結構的方法
- 下一篇:氣凝膠片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