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提籃式廊橋有效
| 申請號: | 201520404920.X | 申請日: | 2015-06-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84955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12-09 |
| 發明(設計)人: | 周余;龍岱;李芊;張煜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上河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1/00 | 分類號: | E01D1/00;E04H14/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頂峰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楊軍 |
| 地址: | 610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籃 式廊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廊橋,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提籃式廊橋。
背景技術
廊橋亦稱虹橋、蜈蚣橋,為有頂的橋,可保護橋梁,同時亦可遮陽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會。主要有木拱廊橋、石拱廊橋、木平廊橋、風雨橋、亭橋。其中木拱廊橋分布于閩浙邊界山區,尤其在浙江泰順,泰順因此被稱為“中國廊橋之鄉”,古廊橋目前(2012年)尚存30余座。2005年末,浙江泰順、慶元、景寧和福建壽寧、屏南、福鼎等縣市聯合將廊橋向國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現有廊橋存在以下缺陷:(1)功能區布局混亂,人車不分流,一方面降低了廊橋的商業功能,另一方面,人車不分流,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2)當廊橋有多層時,游客穿梭不便;(3)廊橋的碉樓設置在廊橋的兩端,極大地限制了其使用面積。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籃式廊橋,主要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功能區域劃分混亂,人車不分流、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提籃式廊橋,包括橋身,在所述橋身上設置有兩層商業鋪面:第一層商鋪和第二層商鋪,其中,所述第一層商鋪由兩列第一商鋪單元構成,兩列所述第一商鋪單元分別設置于橋身的左右兩側,在二者中間設置有行車道,在所述第一商鋪單元四周還設置有圍繞第一商鋪單元的迴廊;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層商鋪由兩列分別設置在橋身左右兩側并與所述第一單元對應的第二商鋪單元構成,所述第二商鋪單元四周設置有用于供消費者游覽的天街,兩側的第二商鋪單元通過過街天橋連接;
進一步的,在所述橋身的中部還設置有雕樓建筑,所述第一商鋪單元和第二商鋪單元以所述雕樓建筑為基準劃分為均與所述雕樓建筑連接的前后兩部分。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商鋪單元和所述迴廊組合構成商業街,兩列所述商業街并列平行。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商鋪單元由兩列商鋪構成,所述天街設置于所述兩列商鋪之間。
進一步的,在所述橋身的端部還設置有連接第一層商鋪和第二層商鋪的自動扶梯或/和步梯,行人通過所述自動扶梯或/和步梯上下所述天街。
進一步的,所述行車道為雙向車道,在所述行車道的兩側還設置有停車位。
進一步的,還包括連接第一層商鋪和第二層商鋪的升降電梯和消防電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釆用了提籃式橋型,將高高的雕樓圍屋樓體置于橋體中部,左右分列商業街的布局設,既保證了橋梁交通功能實現,也有利于廊橋商業形態的功能布局,同時,將雕樓建筑設置在橋身的中部,商業街被其分割為前后兩部分且均與將雕樓建筑連接,其與現有技術中在橋兩端設置雕樓的優勢在于,使橋中部雕樓建筑擁有了更大的使用面積。
(2)本實用新型在廊橋設計中釆取了功能布局分區設置將行車道與商業街完全獨立出來,實現了人車分流。
(3)本實用新型中第一層商鋪和第二層商鋪在空間上相對獨立,同時結合過街天橋的設置,方便了游客或消費者在廊橋上商業街的穿梭。
(4)本實用新型在第一層商鋪四周設置有環繞商鋪的迴廊,迴廊一方面可供游客或消費者游覽商鋪,另一方面,迴廊臨河一側還可進一步設置休閑功能區,從而進一步擴大了廊橋的功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上述附圖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部件名稱如下:
1-第一層商鋪,2-第二層商鋪,3-行車道,4-雕樓建筑,22-天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實施例。
實施例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提籃式廊橋,主要包括橋身、兩層商鋪和雕樓建筑三部分。其中,橋身的結構并不作特別限定,其可以是現有常規橋身結構,附圖中所示的橋身形狀不應當限定本申請的保護范圍。
本實施例中,采用提籃式橋型設計,使廊橋外形呈"山"字形,生動活潑,豐富了天際線,具體的說,本實施例將雕樓建筑置于橋身中部,左右分列商業街的布局設計,既保證了橋梁交通功能實現,也有利于廊橋商業形態的功能布局。另一方面,本實施例將客家在非和平時期建造的堡壘式雕樓圍屋(雕樓建筑)與和平年代的馬頭墻民居聚合在一座廊橋設計中,使這座橋的設計濃縮了客家的歷史文化,象征了客家在逆境時的艱辛奮斗以及和平時代的安居樂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上河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未經四川上河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2040492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軌道交通降噪箱型橋梁
- 下一篇:紙機節水系統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