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河道底泥重金屬治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510974313.1 | 申請日: | 2015-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6895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1 |
| 發明(設計)人: | 奉向東;王健;趙軼;戴佰林;程坤;江幸;周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森美思環保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00 | 分類號: | C02F11/00;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長沙市融智專利事務所 43114 | 代理人: | 魏娟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河道 重金屬 治理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河道底泥重金屬治理方法,該方法是將受重金屬污染河道采取圍堰方式圍住后,通過攪拌設備翻動圍堰內河道底泥,同時向圍堰內水中加入促進重金屬溶出的活性劑;底泥與水在攪拌作用下充分混合,促進底泥中的重金屬溶入水中,沉降,上層含重金屬的水溶液通過重金屬去除設備去除重金屬離子后,返回圍堰內;該方法可有效降低或回收河道底泥重金屬含量而不破壞河流原有生態系統和河床安全性,且工程量低、成本低、不造成二次污染,有利于推廣使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河道底泥重金屬治理方法,屬于河道重金屬污染治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河道底泥重金屬污染物會影響河流水質,且破壞底棲生物的生態系統。目前,國內外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屬的方法主要分為原位治理法和異位治理法。
原位治理法主要是指盡量減小對河道底泥的攪動而直接采用化學固化、淋洗、生物富集等方法來降低河道底泥重金屬污染物的方法。
異位治理則是將受污染的底泥挖掘后再通過物理化學方法行處理。異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屬污染物主要包括穩定化固化、化學淋洗和生物法。穩定化固化法主要是通過穩定化固化降低河道底泥中重金屬的浸出毒性,并采用填埋等方法進行底泥的最終處置;化學淋洗主要是指選用特定的淋洗劑,將底泥中重金屬進行淋洗去除;生物法是通過微生物或者植物的生命活動將河道底泥中的重金屬污染轉變成有效性較低的低毒性形態或淋洗浸提而達到底泥修復的目的。
傳統的原位治理污染底泥重金屬污染物的處理效果不理想,并不能將重金屬污染物徹底消除,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理效果。異位穩定化固化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河道底泥重金屬污染物的有效性和毒性,但是并沒真正去除河道底泥中的重金屬,一旦最終處置環境條件發生改變,被穩定化固化的重金屬污染物可能重新活化釋放,導致環境污染,且容易破壞河道底棲生物的生態系統,且所需治理費用高,工程量大。化學淋洗技術則只能去除河道底泥中可以被淋洗劑溶解的重金屬,且費用昂貴,難以應用于大規模的河道底泥重金屬污染治理,而且淋洗液也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問題。生物法治理河道重金屬污染底泥則所需時間較長,短期內難以達到治理效果。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處理河道底泥重金屬污染物的方法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去除或回收河道底泥重金屬且不破壞河流原有生態系統和河床安全性的方法,該方法工程量低、成本低、不造成二次污染,有利于推廣使用。
為了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河道底泥重金屬治理方法,該方法是將受重金屬污染河道采取圍堰方式圍住后,通過攪拌設備翻動所述圍堰內河道底泥,同時向圍堰內水中加入促進重金屬溶出的活性劑;底泥與水在攪拌作用下充分混合,促進底泥中的重金屬溶入水中,沉降,上層含重金屬的水溶液通過重金屬去除設備去除重金屬離子后,返回圍堰內;所述的重金屬去除設備的重金屬吸附系統由若干根重金屬吸附柱通過連接管道串聯構成;所述的重金屬吸附柱內部具有空腔,空腔部分填充有納米多孔陶瓷復合材料顆粒。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通過圍堰方式對河道局部底泥進行處理,不影響河流下游的取水用水安全;采用的設備簡單,占地面積小,可在岸邊操作,不影響河床的穩定,不影響兩岸河堤的安全;通過攪拌、溶出、吸附的方式處理河道底泥,結合特殊的吸附材料,重金屬去除效果顯著,且僅對底泥中的重金屬進行選擇性吸附去除并可回收重金屬,不破壞河流的原有生態系統,相對現有的原位處理方法具有絕對的技術優勢。
本發明的河道底泥重金屬治理方法還包括以下優選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森美思環保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湖南森美思環保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97431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