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氣提循環三相反應裝置及污水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483276.4 | 申請日: | 2015-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0164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5-11-04 |
| 發明(設計)人: | 孟廣禎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格蘭特膜分離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52 | 分類號: | C02F1/52;C02F1/72;C02F1/2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1312***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循環 三相 反應 裝置 污水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氣提循環三相反應裝置。
技術背景
污水處理領域存在多種兩相或三相反應過程,例如絮凝反應、芬頓反應、催化芬頓反應、鐵碳電解反應、催化臭氧氧化反應等。很多情況下化學藥劑與污染物反應形成的絮體繼續參與反應是處理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本發明要使污水、藥劑、絮體及催化劑充分接觸同時避免水循環泵和污泥循環泵大量耗能的問題,要使污水、藥劑、絮體及催化劑充分接觸又實現污泥、產水和催化劑的有效分離;要避免催化劑被污泥堵塞。
發明內容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揭示氣提循環三相反應裝置。
氣提循環三相反應裝置包括一個反應池、至少一個位于所述外應池內中部的內反應池、一位于所述內反應池底部的曝氣裝置、一位于所述內反應池中部的催化床、至少一位于所述內反應池上部的氣提排渣器、至少一個位于內反應池與反應池之間上部的集水槽,所述內反應池上下開放,所述內反應池壁中上部設有多個氣提循環孔,在所述內反應池壁外部、外氣提循環孔上部有一向下傾斜的導流板,所述反應池上設置的一進水管路、一產水管路、一進氣管路(30)、一排泥管路、至少一個加藥管路、至少一氣浮排渣管路,所述產水管與所述集水槽聯接,所述排泥管路位于所述反應池底部,所述氣浮排渣器與所述氣浮排渣管路聯通。
所述反應池橫截面與內反應池橫截面比值之比為2.5-8之間。
使用氣提循環三相反應裝置的污水處理方法,污水通過進水管路進入反應池,通過曝氣管路和曝氣裝置向內反應池內曝氣,通過至少一個加藥管路向反應池內加藥;水在氣提作用下在內反應池內向上流,內反應池內水位略高于內反應池外水位,氣提水流經多個氣提循環孔,自內反應池內向內反應池外流動,然后向下流至內反應池底部,并再次進入內反應池,形成反復循環流,在內反應池內部為快速上向流反應區,內反應池外導流板以下為中速下向流反應區;在內反應池外導流板以上區域為產水沉淀區,水不參與氣提循環流,水流緩慢向上流,并經至少一個集水槽產水;小顆粒絮體參與氣提循環流并不斷與水中污染物和藥劑反應,直至形成大絮體而沉淀到反應池底部,經排泥管路排出;一些難以沉降的絮體或油類污染物在曝氣作用下形成氣浮渣,所述氣浮渣經所述氣浮排渣器及氣浮排渣管路在所述內反應池上部排出。
氣提循環三相反應裝置及污水方法的有益效果是,在氣提循環流作用下,污水、藥劑、絮體反復循環,污水、藥劑、絮體和催化劑充分,不必使用水循環泵和污泥循環泵;反應內分為快速上向流區、中速下向流區和慢速沉淀區,有效地實現了污水、絮體及催化劑的有效分離,位于快速上向流區內的催化劑被水流和氣體擦洗,避免了催化劑被污泥堵塞,同時難沉降懸浮物通過氣浮方式被去除。
附圖說明
圖1三相催化反應裝置剖面原理示意圖
圖中:1.反應池,2.內反應池,3.曝氣裝置,4.催化床,5.氣浮排渣器,10.進水管路,20.產水管路,30.進氣管路,40.排泥管路,50.加藥管路,60.氣提循環孔,70.導流板,80.氣浮排渣管,90.集水槽,100.催化床,100.快速上向流反應區,200.中速下向流反應區,300.產水沉淀區。
為簡明起見圖中忽略了必要的水泵、風機、閥門、流量計。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氣提循環三相反應裝置包括一個反應池(1)、至少一個位于所述外應池(1)內中部的內反應池(2)、一位于所述內反應池(2)底部的曝氣裝置(3)、一位于所述內反應池(2)中部的催化床(4)、至少一位于所述內反應池(2)上部的氣提排渣器(5)、至少一個位于內反應池(2)與反應池(1)之間上部的集水槽(90),所述內反應池(2)上下開放,所述內反應池(2)壁中上部設有多個氣提循環孔(60),在所述內反應池(2)壁外部、外氣提循環孔(60)上部有一向下傾斜的導流板(70),所述反應池(1)上設置的一進水管路(10)、一產水管路(20)、一進氣管路(30)、一排泥管路(40)、至少一個加藥管路(50)、至少一氣浮排渣管路(80),所述產水管(20)與所述集水槽(90)聯接,一排泥管路(40)位于所述反應池(1)底部,所述氣浮排渣器(4)與所述氣浮排渣管路(80)聯通。
所述反應池(1)橫截面與內反應池(2)橫截面比值之比為2.5-8之間。通過這一比例的調節調整曝氣量、催化劑用量、污泥回流比等運行參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格蘭特膜分離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格蘭特膜分離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48327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