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堿法處理銅鉛陽極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510080268.5 | 申請日: | 2015-0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115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13 |
| 發明(設計)人: | 詹建;項榮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池州冠華黃金冶煉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B7/00 | 分類號: | C22B7/00;C22B11/00;C22B1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馮子玲 |
| 地址: | 2470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處理 陽極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色金屬冶煉工藝,尤其涉及一種堿法處理銅鉛陽極泥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現有的銅、鉛陽極泥處理工藝均采用的是火法與濕法聯合工藝流程或全濕法工藝流程。對于火法工藝而言,無論是還原造貴鉛過程還是貴鉛氧化吹煉合金過程,其目的都是除去雜質金屬,這些雜志金屬除少量進入爐渣,大多揮發進入煙塵,而這些煙塵由于產出量大,成分復雜,處理困難,造成了對環境的污染。而濕法工藝,它采用鹽酸作為溶劑來脫除雜質,因而造成銀部分溶解溶于鹽酸浸出液,最終進入Sb、Bi渣中,難以回收;兩種工藝都存在純度不高,物料大量堆積,容易揮發,處理費用高且不易達標,系統腐蝕嚴重,投資高的現象,鑒于上述缺陷,實有必要設計一種堿法處理銅鉛陽極泥方法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堿法處理銅鉛陽極泥方法,來解決火法與濕法聯合工藝流程中難以回收處理,污染環境,投資高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堿法處理銅鉛陽極泥方法,其所述的處理方法如下:
1)洗滌除酸:首先將陽極泥用熱水洗滌,除去含酸液體,使得含酸液體返回電解系統;
2)焙燒-細磨:將洗滌后的陽極泥進行低溫焙燒-細磨,使其充分氧化;
3)升溫反應:再將反應器內加入工業用水和木糖醇后升溫,啟動攪拌器進行攪拌,再用加料斗向反應器內加入充分干燥和氧化后的陽極泥,再向反應器內入氫氧化鈉進行反應;
4)靜置過濾:將浸出后的反應物進行靜置,抽出上清液沉鉛反應器,下面的底流進行過濾,將濾液抽取到沉鉛反應器內;
5)加Na2S反應:室溫下向沉鉛反應器內的上清液內加入Na2S溶液,攪拌并控制終點至無黑色沉淀為止,在進行靜置,抽取上清液到中和反應器內,底流進行過濾,將濾液抽取到沉鉛反應槽內;
6)凈化取渣:在中和反應器中將H2SO4用真空抽至高位槽,閥門控制向中和反應器使得H2SO4緩慢加入,再進行攪拌,再進行靜置,待SB2O3充分沉淀后抽取上清液到凈化反應器,底流進行過濾,濾液抽到凈化反應器與上清液進行合并,取出濾渣;
7)沉淀過濾:將凈化反應器中將閥門控制向中和反應器使得H2SO4緩慢加入,再進行攪拌,再進行靜置,待AsS充分沉淀后,抽取上清液到蒸發濃縮器中,底流進行過濾,濾液抽取到蒸發濃縮器中;
8)濃縮:液體在蒸發濃縮器中進行濃縮,產出Na2SO結晶,溶液體積濃縮至原體積的3/4,返回浸出使用。
進一步,所述的步驟4)和5)中靜置的時間為1小時。
進一步,所述的步驟4)和5)中的過濾采用抽濾盤抽濾。
進一步,所述的步驟6)和7)中攪拌時間為30分鐘。
進一步,所述的步驟6)和7)中靜置的時間為3小時。
進一步,所述的步驟6)和7)中反應溫度控制在40-50℃。
進一步,所述的步驟6)和7)中pH制控制在7-8。
進一步,所述的步驟6)和7)中過濾采用板框壓濾機過濾。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堿法處理銅鉛陽極泥方法,對陽極泥進行預處理,可降低聯合流程火法部分的處理量,縮短造渣、吹煉時間,特別是可使火法處理時產出含多種復雜成分難以處理的煙塵,大為減少,并使其處理變得簡單;同時堿浸出時,Au、Ag不溶于堿液,因而金銀直收率比酸法高3%以上,系統采用全閉路循環,無廢水排出,因而污水污染,綜合回收好,副產品Pb、Bb可作鉛精礦出售。
附圖說明
圖1是堿法處理銅鉛陽極泥方法工藝流程圖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闡述了多種特定細節,以便提供對構成所描述實施例基礎的概念的透徹理解。然而,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很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可以在沒有這些特定細節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況下來實踐。在其他情況下,沒有具體描述眾所周知的處理步驟。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池州冠華黃金冶煉有限公司,未經池州冠華黃金冶煉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51008026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