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圓環形網籠支撐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54022.0 | 申請日: | 2014-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1199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8 |
| 發明(設計)人: | 敖志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敖志輝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16500 遼寧省大連***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圓環 形網籠 支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漁業海參養殖,是利用浮筏的筏身在海底暫養海參幼苗的一種框架式網籠。
背景技術
目前一種網箱海上海參生態育苗的新技術在遼寧省長海縣蓬勃興起,承接網箱海上生態育出的海參幼苗在海底用網籠生態越冬暫養的新技術也應運而生。但用養殖貝類的網籠在海底越冬暫養海參幼苗存在如下技術弊端。
1、網籠結構不合理,養殖貝類的網籠是按吊養設計的,而在海底養殖海參的過程中網籠是橫向水平放置在海底,海參幼苗在網籠內需要有軟體的附著基,直接將附著有海參幼苗的成串的附著基從網箱中取出放到網籠中,是必要的技術手段,一方面海參幼苗已適應了在其原來的附著基上附著,另一方面省去了刷苗對海參幼苗帶來的損傷,但由于養殖貝類的網籠隔板與隔板之間不相通無法將成串的附著基放入網籠中。
????2、貝類養殖網籠在網衣的側面開口,裝苗和倒籠都需要用縫口線縫合,費工,費時。
3、貝類養殖網籠上的網衣在海底直接與泥沙接觸摩擦很容易破損,導致海參逃逸和敵害入侵。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三個主要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很少的圓環形網籠支撐板代替很多的網籠隔板的新形結構的框架式網籠,能充分利用網籠通透的立體空間,網籠兩端開口便與將成串的附著基的裝入網籠,圓環形網籠支撐板內環縫圓筒形網衣,能避免網衣直接與泥沙接觸摩擦導致的網衣破損,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2個圓環形網籠外支撐板和至少1個圓環形網籠內支撐板靠近內環處都有多個均勻分布的圓孔,將圓筒形網衣通過圓孔與圓環形網籠外支撐板及圓環形網籠內支撐板等距離的縫合在一起,圓筒形網衣兩端穿有收緊連接繩,組成兩端開口式的網籠,在每個圓環形網籠內支撐板和外支撐板的內外環之間至少有2個均勻分布的圓孔,其中內支撐板為透孔對應的外支撐板為圓柱形杯狀盲孔,將竹竿、木桿或者密封的塑料管等桿狀體分別穿過內支撐板的圓孔,兩頭插入外支撐板的圓柱形杯狀盲孔中同時將網衣撐到最長狀態,組成框架式網籠,在成串的浮著基幕上安裝小浮漂組成附著基幕簾,然后裝入框架式網籠,將網衣兩端的收緊連線繩收緊后與筏身連接,在每個框架式網籠之間的筏身上安裝墜石,組成一種在海底暫養海參幼苗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網籠兩頭開口內腔通透便于將成串的附著基幕直接裝入網籠,附著基上安裝浮漂能使網籠內腔空間得以充分利用,網衣縫在圓環形網籠支撐板的內環能避免網衣直接與海底泥沙接觸摩擦導致的破損。
附圖說明
圖1是框架式網籠。
圖2是圓環形網籠外支撐板。
圖3是圓環形網籠外支撐板的A-A斷面圖。
圖4是圓環形網籠內支撐板。
圖5是圓環形網籠內支撐板的B-B斷面圖。
圖6是一種網籠海底養殖海參幼苗的裝置結構圖。
圖7是浮著基幕簾。
圖中1.是圓環形網籠外支撐板,2.是竹竿、木桿或者密封塑料管等桿狀體,3.是網衣,4.是圓環形網籠內支撐板,?5.是收緊連接繩,6.是海底,7.是墜石,8.是筏身,9.是網袋和網片,10.是泡沫浮漂。
具體實施方式
用塑料注塑機分別注塑圓環形網籠內支撐板和外支撐板,該圓環形網籠內支撐板和外支撐板靠近內環處有多個均勻分布大小相等的圓孔用于縫合圓筒式網衣,將2個圓環形網籠外支撐板和至少1個圓環形網籠內支撐板等距離的與圓筒式網衣縫合在一起,圓筒形網衣兩端穿有收緊連接繩,組成兩端開口式的網籠。
在每個圓環形網籠內支撐板和外支撐板的內外環之間至少有2個均勻分布的圓孔,其中圓環形網籠內支撐板為透孔,對應的圓環形網籠外支撐板為圓柱形杯狀盲孔。將竹竿、木桿或者密封的塑料管等桿狀體分別穿過圓環形網籠內支撐板的圓孔,兩頭插入圓環形網籠外支撐板的圓柱形杯狀盲孔中,同時將網籠撐起到最長狀態,組成框架式網籠。密封塑料管可采用塑料給水管兩頭用塑料內塞封堵。
將栓有網袋和網片的吊繩從網箱中取出,在吊繩上縫長方形泡沫漂浮,吊繩兩端與網籠外支撐板連接,泡沫漂浮可產生浮力使吊繩漂浮在框架式網籠頂部形成附著基幕簾。將框架式網籠上網衣兩端的收緊連線繩收緊后與筏身連接,其收緊連接繩的長度略大于圓環形網籠支撐板半徑為宜。在每個框架式網籠之間的筏身上拴上墜石其重量2-3公斤,卸掉浮筏上的浮力繩及浮力球,必要時留一個浮力球作為標記其浮力繩的長度略大于滿朝時海面到海底的距離,將筏身連同框架式網籠一同沉入海底。收獲或者中間檢測時可通過浮力繩將筏身提到船幫進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敖志輝,未經敖志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540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章魚養殖的吊掛養殖裝置
- 下一篇:一種能實現智能控溫的蜂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