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氣井不壓井液封氣井口防噴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49548.5 | 申請日: | 2014-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253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 發明(設計)人: | 劉合;鄒龍慶;李益良;付海龍;李濤;楊穎輝;韓偉業;明爾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33/06 | 分類號: | E21B33/06;E21B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趙燕力 |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井 不壓井液封氣 井口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油田氣井的井口防噴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氣井不壓井液封氣井口防噴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氣井特別是頁巖氣井成為全球油氣資源的主攻方向之一。氣井帶壓作業要求保證施工在受控狀態下能夠安全的進行,相對油水井,氣井帶壓作業更具有風險,對設備的密封性能和人員施工安全要求更高。氣井帶壓起下操作時,要求漏失“零容忍”,氣井帶壓作業設備的設計和制造必須滿足大預度、多冗余,對密封能力、耐腐蝕能力及壽命要求更為嚴格。
傳統的油水井不壓井井口防噴設備的結構主要由井口防噴系統和起下管柱系統組成,在管柱起下操作時,通常是通過閘板防噴器組組合或閘板與環形防噴器組合實現接箍與本體的交替通過,若直接將其用于氣井作業,不僅卸扣作業會引起氣體泄漏,而且管柱與密封部分(管柱與防噴器接觸面的橡膠部位)的干摩擦易產生靜電,帶來氣體瞬間燃爆的安全隱患;干摩擦還會加劇密封膠體的磨損和破壞,大大縮短密封膠體的壽命,從而給氣井帶壓作業帶來安全和成本等諸多問題。
由此,本發明人憑借多年從事相關行業的經驗與實踐,提出一種氣井不壓井液封氣井口防噴系統,以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井不壓井液封氣井口防噴系統,以降低氣井不壓井作業過程中干摩擦產生的靜電危害,降低膠體磨損程度,提高成套防噴系統的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井不壓井液封氣井口防噴系統,通過液柱密封氣體和多級減壓密封,實現氣井帶壓起下管柱時對井內氣壓的有效封堵,提高密封壽命和結構防腐蝕能力。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氣井不壓井液封氣井口防噴系統,該防噴系統包括有井口防噴裝置和起下管柱裝置;所述井口防噴裝置包括固定在氣井井口且由下向上順序連接的下閘板防噴器組、高壓卸扣卡瓦、上閘板防噴器組、液壓卡箍、球形防噴器、筒形防噴器和固定卡瓦;所述球形防噴器與其上方的筒形防噴器通過一段第一管體連接,所述該第一管體內設有液體;所述起下管柱裝置包括設置在氣井井口上方的起下油缸組件,和隨起下油缸組件的活塞桿上下運動的游動旋轉卡瓦,所述游動旋轉卡瓦與固定卡瓦同軸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體連接一為其提供壓力的緩沖蓄能器。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在所述高壓卸扣卡瓦與上閘板防噴器組之間設有一短節。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起下油缸組件通過一支架設置于氣井井口上方,所述起下油缸組件包括固定于支架的下橫梁,兩個平行豎直設置的缸體固定于下橫梁上,兩個缸體內的活塞桿向上延伸并固定連接于一上橫梁;所述游動旋轉卡瓦固定設置在所述上橫梁的下部。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井口防噴裝置通過螺栓、法蘭或接箍與井口連接固定。
由上所述,在本實用新型氣井不壓井液封氣井口防噴系統中,在上閘板防噴器組的上端使用一套球形防噴器通過密封一段液柱實現主密封,使用一套筒形防噴器作為減壓系統,并配合上、下閘板防噴器組實現多重密封保護,由此實現起下管柱時對氣井內環空中氣體的有效封堵;所述第一管體連接一為其提供壓力的緩沖蓄能器;液柱的環空壓力通過緩沖蓄能器實現,液柱可微漏,以實現自潤滑效應,并降低膠體磨損,同時也能有效消除靜電影響;液體化學組分可抵御硫化氫氣體等對密封部分和金屬本體的腐蝕;采用液封氣和二級減壓原理進行氣井不壓井防噴,可以在保證對氣井壓力安全封堵的條件下,兼顧密封性能、防腐蝕性能和壽命要求,該防噴系統成本低、針對性強,可實現常規氣井的不壓井施工要求,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實用新型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氣井不壓井液封氣井口防噴系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4954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