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腎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595087.1 | 申請日: | 2014-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885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1 |
| 發明(設計)人: | 趙士啟 | 申請(專利權)人: | 崔新明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 | 分類號: | A61K36/899;A61P13/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2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治療 慢性腎炎 中藥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腎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慢性腎炎是一種以腎臟病變為主的全身性疾病,臨床以水腫、蛋白尿為主癥,伴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減退、常反復發作、遷延難愈,后期可出現貧血、視網膜病變及尿毒癥等,甚至危及生命。慢性腎炎屬于世界性難治病之一,且患者多為青壯年,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慢性腎炎的患病率約為1-2%。近年來,慢性腎炎的發病率亦有不斷升高的趨勢。目前慢性腎炎的治療西醫是對癥治療,如降壓、抗感染、利尿、控制飲食等,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
慢性腎炎屬中醫“水腫”、“腰痛”、“虛勞”、“血尿”的范疇。以本虛為主,兼夾水濕、濕熱、淤血、痰濁等。治療應扶正祛邪、標本兼顧。其中血瘀是病變持續發展和腎功能進行性減退的重要原因,濕毒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因素。
自古以來我國傳統醫學對慢性腎炎有過諸多論述和治療方案。1986年全國第二次中醫腎病學術會議制定了慢性腎炎的辯證分型,即本癥有肺腎氣虛、脾腎陽虛、肝腎陰虛、氣血兩虛;標癥有外感、水濕、濕熱、血瘀、濕濁。慢性腎炎療程纏綿,正氣易損,故呈現本虛者多,因久病耗氣,氣虛無以生血,血虛無以潤氣,易致氣血兩虛癥形成。慢性腎炎病情復雜多變,本虛與邪實相兼為患。其中氣血兩虛癥型,多兼夾淤血阻絡之癥,其因源于,氣為血帥,氣行血行之理。久病氣虛,鼓運無力,血行不暢,日久血脈為之阻凍,故對慢性腎炎的治療當以益氣養血、活血化瘀的藥物為主。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目前慢性腎炎治療情況不是很理想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腎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用于治療慢性腎炎的中藥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黃芪80-160份、當歸90-170份、三七80-150份、黨參70-140份、山茱萸60-130份、茯苓100-200份、白茅根50-110份、石韋50-120份、補骨脂40-100份、魚腥草70-100份、枸杞60-120份、桂枝30-70份、五味子40-90份、枳實30-80份、穿山甲50-100份、甘草20-50份、澤瀉10-40份、神曲10-30份。?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之一:本發明的中藥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黃芪80份、當歸170份、三七80份、黨參140份、山茱萸60份、茯苓200份、白茅根50份、石韋120份、補骨脂40份、魚腥草100份、枸杞60份、桂枝70份、五味子40份、枳實80份、穿山甲50份、甘草50份、澤瀉10份、神曲30份。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之二:本發明的中藥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黃芪160份、當歸90份、三七150份、黨參70份、山茱萸130份、茯苓100份、白茅根110份、石韋50份、補骨脂100份、魚腥草70份、枸杞120份、桂枝30份、五味子90份、枳實30份、穿山甲100份、甘草20份、澤瀉40份、神曲10份。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之三:本發明的中藥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黃芪110份、當歸130份、三七120份、黨參100份、山茱萸90份、茯苓150份、白茅根80份、石韋90份、補骨脂70份、魚腥草80份、枸杞90份、桂枝50份、五味子60份、枳實50份、穿山甲70份、甘草30份、澤瀉30份、神曲20份。
本發明用于治療慢性腎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具體如下:
(1)首先按配比稱取中藥材原料,分別粉碎,過100目篩,得到藥物粉末;
(2)將黃芪、當歸、三七、黨參、山茱萸、茯苓、桂枝、五味子、枳實和穿山甲的藥物粉末進行混合,加入煎煮鍋中,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量為藥材重量的8-13倍,煎煮時間為2-5h,第二次加水量為藥材重量的5-10倍,煎煮時間為1-3h,合并煎煮液,過濾,得到濾液;
(3)將白茅根、石韋、補骨脂、魚腥草、枸杞、甘草、澤瀉和神曲的藥物粉末進行混合,加入煎煮鍋中,加入無水乙醇提取兩次,第一次無水乙醇加入量為藥材重量的5-9倍,煎煮時間為2-5h,第二次無水乙醇加入量為藥材重量的2-6倍,煎煮時間為1-3h,合并煎煮液,過濾,得到濾液;
(4)合并步驟(2)和步驟(3)的濾液,然后將濾液進行旋蒸,除去無水乙醇,再對濾液進行加熱濃縮,濃縮成60℃下相對密度為1.08-1.13的清膏,然后按常規方法制成顆粒劑、膠囊劑或片劑。
步驟(2)中,優選第一次加水為藥材重量的11倍,煎煮時間為4h,第二次加水量為藥材重量的8倍,煎煮時間為2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崔新明,未經崔新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9508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銅件表面缺陷檢測的機器視覺系統
- 下一篇:管路焊縫在線檢測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