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LTE系統載波聚合服務小區選擇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43400.2 | 申請日: | 2014-07-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8010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1 |
| 發明(設計)人: | 顏志凌;蔡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4W24/00 | 分類號: | H04W24/00;H04W72/04;H04W72/08 |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嚴彥 |
| 地址: | 430074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lte 系統 載波 聚合 服務 小區 選擇 方法 | ||
一種LTE系統載波聚合服務小區選擇方法,包括:步驟1,網絡側根據終端對應的服務小區組信息,結合具備載波聚合能力的終端配置服務小區,同時將終端的所有服務小區信息配置給基帶調度處理器部分;步驟2,網絡側為終端針對每個服務小區配置空口測量以便終端上報這些服務小區的信號覆蓋質量;步驟3,網絡側根據終端上報的各服務小區信號覆蓋質量信息,判斷此服務小區是否不能作為此終端的激活備選小區,將判斷結果通知基帶調度處理器部分,基帶調度處理器根據此結果對相應服務小區進行激活或去激活處理。本發明既節省了空口信令傳輸的數量,又能根據終端上報的信息來有效的選擇服務小區,提高系統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通信領域,涉及一種長期演進(LTE, Long Term Evolution)系統載波聚合服務小區選擇方法。
背景技術
為了向移動用戶提供更高的數據速率,先進的長期演進系統(LTE-A,Long TermEvolution Advance)提出了多載波聚合(CA, Carrier Aggregation)的概念,即將在同一個頻段或者不同頻段的多個載波聚合在一起,提供給一個用戶使用,以使該用戶具有更大的可用帶寬,從而提高了該用戶的數據速率。
在LTE系統中,3GPP協議規定,系統支持的最大帶寬是20MHZ;而在LTE-A系統中,采用多載波聚合技術,系統能支持最大5個成員載波,即20Mhz×5=100Mhz的系統帶寬,這樣理論上可以將系統數據速率與LTE系統相比提高5倍。
多載波聚合技術在提高用戶速率的同時,也引入了系統復雜性。在支持多載波聚合技術的終端,能夠支持使用一個以上的載波,因此如何選擇服務小區(成員載波)成為一個問題,如何選擇服務小區(成員載波),需要兼顧系統效率并盡量減少網絡側(基站)與終端的信令交換以減少網絡上的信令流量并同時節省終端耗電量。
參見圖1,現有技術中的載波聚合服務小區配置方式如下:
終端接入基站后,基站的移動管理實體為備選輔小區下發質量空口測量,基站的移動管理實體根據終端反饋的相應輔小區測量質量結果,進行輔小區的添加或者刪除。具體的,如果終端反饋“小區信號覆蓋質量好(高于一定門限)”的測量結果,則基站的移動管理實體觸發輔小區添加流程將該小區添加為輔小區,并通知基站調度處理器,同時通過RRC信令通知終端將該小區添加為載波聚合輔小區,終端在成功完成小區添加后,通過RRC信令反饋基站添加成功響應。如果終端反饋“小區信號覆蓋質量差(低于一定門限)” 的測量結果,則基站的移動管理實體觸發輔小區刪除流程將該輔小區刪除,并通知基站調度處理器,同時通過RRC信令通知終端將該小區從載波聚合輔小區列表中刪除,終端在成功完成小區添加后,通過RRC信令反饋基站刪除成功響應。
3GPP協議中關于多載波聚合的描述只是定義了終端在實現多載波聚合時需要選擇服務小區;但是并沒有規定服務小區選擇的具體標準方法,這些依賴于各設備廠商自己來實現。
發明內容
本發明定義了一種長期演進(LTE, Long Term Evolution)系統載波聚合服務小區管理的方法以及使用該方法的無線基站設備。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LTE系統載波聚合服務小區選擇方法,基于網絡側基站的移動管理實體和基帶調度處理器,執行以下步驟,
步驟1,網絡側的移動管理實體根據終端對應的服務小區組信息,結合具備載波聚合能力的終端配置服務小區,同時將終端的所有服務小區信息配置給基帶調度處理器;
步驟2,網絡側的移動管理實體為終端針對每個服務小區配置空口測量以便終端上報這些服務小區的信號覆蓋質量;
步驟3,網絡側的移動管理實體根據終端上報的各服務小區信號覆蓋質量信息相應的事件,判斷此服務小區是否能作為此終端的激活備選小區,將判斷結果通知基帶調度處理器,基帶調度處理器根據此結果對相應服務小區進行激活或去激活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未經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4340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