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強膨脹泥化軟巖巷道置換支護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33847.1 | 申請日: | 2014-07-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476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17 |
| 發明(設計)人: | 李青海;史衛平;秦忠誠;黃冬梅;劉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D11/00 | 分類號: | E21D11/00;E21D11/05;E21D20/00;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劉曉春 |
| 地址: | 266590 山東省青***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膨脹 泥化軟巖 巷道 置換 支護 方法 | ||
1.一種強膨脹泥化軟巖巷道置換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護方法包括生石灰置換填充、高強度棚式支護、錨網噴擠壓成拱支護三部分,具體支護步驟如下:
(1)巷道開挖完畢,首先進行高強度棚式支護中棚式支架外框的架設,外框架設完畢,在支架外框與圍巖之間鋪設一層鐵絲網;
(2)在支架外框架設完畢后進行生石灰置換填充,在已經鋪設的鐵絲網與圍巖之間密實填充生石灰置換層,生石灰填充順序是自棚式支架底部逐漸向上至支架頂部;
(3)在生石灰置換填充完畢后進行高強度棚式支護工作,采用焊接或法蘭連接方式將底拱橫梁、頂拱橫梁順序安裝于高強度支架的內側,利用底拱橫梁撐緊支架的兩底角位置;
(4)在高強度棚式支護完成后進行錨網噴擠壓成拱支護,首先進行薄層干式噴漿工作,混凝土內噴層將高強度度棚式支架完全覆蓋;之后在噴漿表面進行掛網工作,掛網之后采用錨桿進行錨固加固,錨固完畢再次進行干式噴漿至設計巷道斷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強膨脹泥化軟巖巷道置換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巷道開挖時在設計尺寸的基礎上對圍巖進行超挖,其超挖量控制在400mm~60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強膨脹泥化軟巖巷道置換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高強度棚式支架的外框比開挖圍巖徑向尺寸小200mm~30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強膨脹泥化軟巖巷道置換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生石灰墊層厚度為200mm~30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強膨脹泥化軟巖巷道置換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所述高強度棚式支架底拱橫梁、頂拱橫梁之間間距為2400mm~330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強膨脹泥化軟巖巷道置換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所述棚式支架相鄰支架之間在支架的幫部位置、頂拱位置、底拱位置、肩部位置、頂拱橫梁、底拱橫梁采用連桿進行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強膨脹泥化軟巖巷道置換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所述薄層干式噴漿厚度為100mm~150m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強膨脹泥化軟巖巷道置換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所述錨桿長度為1200mm~1600mm,錨桿直徑為12mm~16mm,錨桿間距為400mm~500mm,錨桿排距為400mm~500mm。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強膨脹泥化軟巖巷道置換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錨網噴擠壓成拱支護的錨固方式為全長錨固。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強膨脹泥化軟巖巷道置換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噴漿料為C25~C30強度的混凝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科技大學,未經山東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3384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