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設計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285405.4 | 申請日: | 2014-08-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339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 發明(設計)人: | 梁永強;李海林;王加明;莊煒;李自楊;宋海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G06T17/00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商金婷 |
| 地址: | 250002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pro 校核 設計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Pro/E設計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Pro/E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三維CAD設計軟件之一,?已經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船舶等大型復雜產品設計、仿真、加工、生產領域。Pro/E關系和參數的應用能夠控制模型的修改效果;定義零件和組件中的尺寸值;設置設計條件的約束;描述模型或者組件的不同零件之間的條件關系。而通過設定Pro/E中的自帶程序,可以修改一切與模型建立過程相關的參數,從而控制所要生成的零件或者組件。修改好程序文件后,相應的輸入各參數變量,便可以自動再生成所需要呈現的模型。
多片簧為懸架系統中的彈性元件,在工程分析中,等剛度板簧的弧高會隨著載重的變化而發生等比變化,我們需要校核板簧處于不同狀態,如空載、滿載和反弓極限狀態時的懸架高度和整車姿態,除此之外,不同承載要求所設計的多片簧的厚度、寬度、跨距、卷耳尺寸等都不盡相同,如果單獨的通過軟件設計對應狀態下的模型,工作量將非常大且繁瑣而復雜,人為因素導致的錯誤也將時有發生,產品的設計效率和一致性無法得到有力保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設計方法,可靠性高,數據交互效率高。
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發明目的:
一種基于Pro/E的板簧校核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首先創建一個零件草繪,做中心軸,以此為中心軸做兩個對稱點,過兩對稱點及中心軸任意一點做一劣勢圓弧,將所作出的劣勢圓弧換為由周長控制,周長為劣勢圓弧的長度,圓弧的長度即為板簧的跨距,即板簧支點距;(2)以步驟(1)中創建的圓弧為參照,完成板簧主體的創建;
(3)以上步驟(1)中創建的圓弧為參照,完成對板簧卷耳的創建;
(4)為了方便校核,板簧主體的上平面和板簧的下平面都為安裝面;?
(5)在局部參數下拉項中添加固定尺寸的參數名,并賦予固定值;
(6)按照固定尺寸創建完實體模型后,對上述創建的板簧可變尺寸項賦予相對應的關系,并命名可變參數名;
(7)選用步驟(6)中的可變參數名,修改編輯設計中的宏文件記錄;?
(8)通過以上(1)-(7)步驟完成對參數化板簧模型的創建后,通過對板簧數模的調整,輸入所設計的板簧對應參數即可自動生成三維模型,簡便快捷。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步驟(1)的板簧支點距為變量。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步驟(1)的圓弧的弧高即為板簧的弧高,所述板簧的弧高為可變尺寸項。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步驟(2)的板簧的厚度為可變尺寸項。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步驟(2)的板簧的寬度為可變尺寸項。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步驟(3)的板簧卷耳內徑為可變尺寸項。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步驟(4)包括如下步驟:
(4.1)選取步驟(1)中創建的圓弧中點為基準點,完成板簧主體上平面的創建;
(4.2)板簧的下平面可以通過對上平面的偏移完成,偏移距為板簧主體的總厚度。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步驟(5)中的固定尺寸的參數名直接表達其尺寸的實際意義,參數名確定后不可二次更改。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步驟(6)中可變參數名包括板簧弧高、板簧支點距、板簧寬度與厚度和卷耳內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采用本發明方法可使得產品設計的正確性得到有效保證,消除了人為原因造成的不可靠因素,設計的正確性、可靠性較之以往有了大的提升;通過再生模型,輸入關鍵板簧設計參數,例如板簧弧高、板簧支點距、板簧寬度與厚度、卷耳內徑等,簡單明了,即可實現模型的再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處理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板簧模型主視圖。
圖3為本發明板簧模型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板簧模型的立體圖。
圖中,1、板簧弧高,2、板簧支點距,3、板簧厚度,4、卷耳內徑,5、板簧寬度,6、卷耳外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作更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參見圖1和圖2,本發明包括如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8540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智能3D生活數據云服務系統
- 下一篇:移動餐飲點單與智能推薦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