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適應調整區域性解釋參數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22200.4 | 申請日: | 2014-03-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38984B | 公開(公告)日: | 2016-11-30 |
| 發明(設計)人: | 劉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洋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2249***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適應 調整 區域性 解釋 參數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最優化測井解釋技術的自適應調整區域性解釋參數的方法,其特征是能降低最優化處理軟件中區域性解釋參數的調試難度和提高解釋成果的質量。
背景技術
目前,最優化測井解釋技術是根據地球物理學廣義反演理論,以環境影響校正后反映地層特征的實際測井值為基礎,根據適當的解釋模型和測井響應方程,通過合理選擇的區域性解釋參數與儲集層參數初始值,反算出相應的理論測井值,并與實際測井值作比較,按非線性加權最小二乘原理建立目標函數,用最優化技術不斷調整未知儲集層參數x,使目標函數達到極小值。一旦兩者充分逼近,則此時計算理論測井值所采用的未知量x就是反映實際儲集層參數值,即最優化測井解釋結果x*。但上述的最優化測井解釋技術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1)礦物解釋模型不能完全描述地下地質情況,可能存在其他礦物對測井響應的影響,并且由于泥質的復雜性,選擇固定的區域性解釋參數會影響測井解釋結果的可靠性;(2)由于將各測井值、儲集層參數初始值、區域性解釋參數值及誤差等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使解釋參數的調試變得困難,資料處理所花費的精力和機時遠多于常規分析程序。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最優化測井解釋技術中區域性解釋參數調試時間長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自適應調整區域性解釋參數的方法,該方法不僅能減少區域性解釋參數的調試時間,而且能增加最優解的精確度。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A、提供關于地層中的多種礦物組分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多種礦物組分的名稱和相應區域性解釋參數值域范圍,建立測井解釋模型。B、基于解釋模型,在值域范圍內任選一組區域性解釋參數,利用最優化測井解釋技術進行一次資料處理,得到目標函數的極小值并設定小于其平均值的預期值。C、根據各測井響應方程在全井段對目標函數極小值的總體貢獻量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確定各測井響應方程中泥質解釋參數的調整順序。D、對任意一個深度點,各測井響應方程中的泥質解釋參數選擇上一深度點的解釋參數作為初始值;E、根據理論計算曲線值與實際測井值的大小確定泥質解釋參數數值的調整方向;F、根據求得的測井響應方程中泥質解釋參數的調整順序和調整方向,對目標函數極小值大于預期值時的泥質區域解釋參數在值域范圍內從給定的初始值開始遞增或者遞減的調整;G、對調整過的區域性解釋參數,利用最優化方法重新進行計算;H、自適應調整的終止條件是理論計算曲線值與實際測井值的差值達到最小或者泥質解釋參數值超出值域范圍。
其中,步驟A中區域性解釋參數值域范圍包括:判斷測井響應方程的泥質解釋參數是否為一定值,判斷為否時,選擇一定合理范圍;其余礦物的區域性解釋參數選擇定值。
步驟E中泥質解釋參數的調整方向為:理論計算曲線值大于實際測井值則減小解釋參數數值,理論計算曲線值小于實際測井值則增加解釋參數數值。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不再對區域性解釋參數進行手動調整,可以減少程序調試時間的同時,還能提高最優化測井解釋成果的質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常規人工調整區域性解釋參數方法實施例的質檢擬合圖。
圖3是自適應調整區域性解釋參數方法實施例的質檢擬合圖。
圖4是常規人工調整區域性解釋參數方法實施例和自適應調整區域性解釋參數方法實施例中的目標函數極小值變化圖。
圖5是密度測井響應方程的泥質區域性解釋參數隨深度變化圖。
圖6是聲波時差測井響應方程的泥質區域性解釋參數隨深度變化圖。
圖7是中子測井響應方程的泥質區域性解釋參數隨深度變化圖。
圖8是自然伽馬測井響應方程的泥質區域性解釋參數隨深度變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自適應調整區域性解釋參數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1)根據提供的地層信息選擇出區域性解釋參數,見下表,并建立測井解釋模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洋,未經劉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2220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試卷識別分析實現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人物屬性信息識別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