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車輛碳罐固定支架及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90368.0 | 申請日: | 2013-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171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16 |
| 發明(設計)人: | 趙紅軍;吳彥昭;劉九州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25/08 | 分類號: | F02M2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許靜;黃燦 |
| 地址: | 1013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輛 固定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機械工業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車輛碳罐固定支架及車輛。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碳罐固定支架基本都是焊接鈑金件,傳統的汽車碳罐固定支架結構復雜,碳罐安裝不方便,增加成本,通用性不強,拆卸不方便,不利于快速維修及更換。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車輛碳罐固定支架及車輛,解決現有技術中碳罐固定支架結構復雜,碳罐安裝不方便,增加成本,通用性不強,拆卸不方便,不利于快速維修及更換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車輛碳罐固定支架,其中,包括:
一支架本體,具有至少四個邊;
所述支架本體上設有車身安裝孔;
所述支架本體的至少一邊具有向所述支架本體上的所述車身安裝孔所在位置的方向卷起的碳罐安裝V型槽。
上述的車輛碳罐固定支架,其中,所述支架本體為板狀結構,所述支架本體的相對稱的兩邊上具有所述V型槽。
上述的車輛碳罐固定支架,其中,所述支架本體上除所述碳罐安裝V型槽所在邊外的其它邊中,至少一邊設有彈簧限位結構。
上述的車輛碳罐固定支架,其中,所述彈簧限位結構為兩個,且間隔設置。
上述的車輛碳罐固定支架,其中,所述支架本體上除所述碳罐安裝V型槽所在邊和所述彈簧限位結構所在邊外的其它邊上設有一個支架限位結構。
上述的車輛碳罐固定支架,其中,所述支架本體上還具有處于兩個所述車身安裝孔之間的一工藝孔,且所述工藝孔與兩個所述車身安裝孔之間的距離相等。
上述的車輛碳罐固定支架,其中,所述支架本體為正梯形的板狀結構;所述車身安裝孔、所述工藝孔以及所述支架限位結構均位于梯形的對稱軸上且關于所述對稱軸對稱,兩個所述彈簧限位結構以及兩個所述碳罐安裝V型槽也分別關于所述對稱軸對稱。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車輛,包括碳罐,其中,還包括上述的車輛碳罐固定支架,所述碳罐固定于所述車輛碳罐固定支架的V型槽中。
上述的車輛,其中,還包括:螺栓,所述螺栓通過所述車輛碳罐固定支架上的車身安裝孔固定于所述車輛的車身上。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所述車輛碳罐固定支架強度較高,通用性強;使用所述車輛碳罐固定支架安裝碳罐時定位更加準確,同時節省標準件、安裝時間與布置空間;碳罐安裝后更加牢靠,拆卸方便,有利于快速維修及更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碳罐固定支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碳罐固定支架與碳罐的裝配示意圖一;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碳罐固定支架與碳罐的裝配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的碳罐固定支架結構復雜,碳罐安裝不方便,增加成本,通用性不強,拆卸不方便,不利于快速維修及更換的問題,提供一種車輛碳罐固定支架10,如圖1所示,包括:
一支架本體11,具有至少四個邊;
所述支架本體上設有車身安裝孔12;
所述支架本體的至少一邊具有向所述支架本體上的所述車身安裝孔所在位置的方向卷起的碳罐安裝V型槽13。
如圖1所示,其中,所述支架本體為板狀結構,所述支架本體11的相對稱的兩邊上具有所述V型槽13。
進一步的,如圖1所示,所述支架本體11上除所述碳罐安裝V型槽13所在邊外的其它邊中,至少一邊設有彈簧限位結構14。
為了具有更好地限位效果,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所述車輛碳罐固定支架10,其中,所述彈簧限位結構14為兩個,且間隔設置。
為了限定車輛碳罐固定支架10的位置,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支架本體11上除所述碳罐安裝V型槽13所在邊和所述彈簧限位結構14所在邊外的其它邊上設有一個支架限位結構15。
為了方便進行工藝加工,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所述車輛碳罐固定支架10中所述支架本體11上還具有處于兩個所述車身安裝孔12之間的一工藝孔16,且所述工藝孔16與兩個所述車身安裝孔12之間的距離相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9036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獲得抗病原體之牡蠣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高鋅水稻不育系的培育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