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雙層電容式觸摸屏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69968.9 | 申請日: | 2013-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4400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1 |
| 發明(設計)人: | 余正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州市寰達光電顯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4 | 分類號: | 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常躍英 |
| 地址: | 516000 廣東省惠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層 電容 觸摸屏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層電容式觸摸屏,具體地說是一種雙層電容式觸摸屏。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目前手機、數碼相機、掌上游戲機、車載DVD、MP3、儀表儀器等的鍵盤或鼠標逐漸被觸摸屏替代。隨著人們對于觸屏產品的接觸越來越多,近兩年也被更多人所認可,發展速度逐漸加快。觸摸屏迅速的成長,不僅激起了更加激烈的行業競爭,也間接推動了技術的發展,其多點觸控的操作方式更是把觸摸屏產品的影響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也逐漸被人們所關注起來。
目前,電容式觸摸屏以其透光率高、耐磨損、壽命長而逐漸占據市場主流。電容式觸摸屏的原理是通過測量手指或其他觸控物對觸摸屏電極間耦合電容的影響,實際是通過測量手指或其他觸控物對觸摸屏電極形成的電容的充放電的影響,來探測手指或其他觸控物在觸摸屏上的位置。
但是電容式觸摸屏反光嚴重,且電容技術的四層復合觸摸屏對各波長光的透光率不均勻,存在色彩失真的問題,影響電容式觸摸屏的推廣使用。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雙層電容式觸摸屏,成本低且具有較好的防反射功能。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雙層電容式觸摸屏,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的絕緣層、位于絕緣層上的驅動氧化銦錫層,所述驅動氧化銦錫層是多個通過導線依次連接的由多個菱形電極構成的網狀結構,在驅動氧化銦錫層上設置有感應氧化銦錫層,感應氧化銦錫層與驅動氧化銦錫層之間絕緣,所述感應氧化銦錫層是多個通過導線依次連接的由多個菱形電極構成的網狀結構,在感應氧化銦錫層之上依次設置有粘合層和保護層,在驅動氧化銦錫層和感應氧化銦錫層之間還有一層透明的絕緣隔離層,所述透明的絕緣隔離層是由多個不導電分離點形成的平面,所述不導電分離點位于驅動氧化銦錫層和感應氧化銦錫層之間的交疊區域,在所述的保護層上方還增加一層防反射保護涂層。
優選的,所述的交疊區域是由驅動氧化銦錫層的連接導線與感應氧化銦錫層的連接導線上下交疊形成,驅動氧化銦錫層和感應氧化銦錫層的導線相互垂直。
優選的,所述的去頂氧化銦錫層的導線寬度小于感應氧化銦錫層的導線寬度。
優選的,所述的不導電分離點的橫截面面積小于交疊區域的較小一面的面積。
優選的,所述的防反射保護涂層為含有硅殼的納米顆粒聚合物層。
優選的,所述的驅動氧化銦錫層和感應氧化銦錫層上的菱形電極大小相同。
優選的,所述的連接導線的長度小于兩倍的導線寬度。
優選的,所述的保護層為鋼化玻璃。
優選的,所述的粘合層為OCA光學膠。
優選的,所述的基板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高聚合物板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一、設置多個不導電分離點,在做到避免兩層電極間的信號感應干擾的前提下,節省了材料成本;二、增加防反射保護涂層具有更好地防反射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的雙層電容式觸摸屏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驅動氧化銦錫層與感應氧化銦錫層的俯視圖。
圖3為圖2中的B區域局部放大圖。
圖4為圖3所示部分的C-C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讓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闡述。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圖4所示,一種雙層電容式觸摸屏,包括基板1、位于基板1上的絕緣層2、位于絕緣層2上的驅動氧化銦錫層3,驅動氧化銦錫層3是多個通過導線依次連接的由多個菱形電極構成的網狀結構,在驅動氧化銦錫層3上設置有感應氧化銦錫層4,感應氧化銦錫層4與驅動氧化銦錫層3之間絕緣,感應氧化銦錫層4是多個通過導線依次連接的由多個菱形電極構成的網狀結構,在感應氧化銦錫層4之上依次設置有粘合層5和保護層6,在驅動氧化銦錫層3和感應氧化銦錫層4之間還有一層透明的絕緣隔離層7,所述透明的絕緣隔離層7是由多個不導電分離點701形成的平面,所述不導電分離點701位于驅動氧化銦錫層3和感應氧化銦錫層4之間的交疊區域A,在所述的保護層6上方還增加一層防反射保護涂層8。
其中,交疊區域A是由驅動氧化銦錫層3的連接導線與感應氧化銦錫層4的連接導線上下交疊形成,驅動氧化銦錫層3和感應氧化銦錫層4的導線相互垂直。
其中,驅動氧化銦錫層3的導線寬度小于感應氧化銦錫層4的導線寬度。
其中,不導電分離點701的橫截面面積小于交疊區域的較小一面的面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州市寰達光電顯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惠州市寰達光電顯示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6996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