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抗沖擊安全防護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20775007.1 | 申請日: | 2013-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9444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吳慶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慶龍 |
| 主分類號: | A62B3/00 | 分類號: | A62B3/00;A47B13/08;A47B13/00;A47B88/00;A47C19/00;A47C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黃威;郭迎俠 |
| 地址: | 100091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沖擊 安全 防護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支撐結(jié)構,特別是涉及一種抗沖擊安全防護裝置。本裝置尤其可以有效防止地震造成的建筑物坍塌對人員造成的傷害。
背景技術
地震是一種難以預報的重大自然災害,具有突發(fā)性強的特點,而地震對人類造成的重大傷害主要由建筑物的倒塌所造成,例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遇難的24萬人中幾乎都來自于建筑的坍塌;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中遇難的8萬人多數(shù)來自于建筑物的坍塌;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大約9萬人中,大約有一半死于建筑的坍塌;2010年的海地太子港地震中遇難的20多萬人則幾乎全部由建筑物的坍塌所造成。可見地震導致的建筑物坍塌是造成人員傷亡的最主要的原因。
為了減少和防止因地震倒塌的建筑對人類的傷害,近年來,已有多種防震安全防護裝置被設計出來。這些設計方案考慮了坍塌物的靜壓力,但是未充分考慮建筑物坍塌墜落時的強烈沖擊作用,例如:一種地震救生床(申請公布號CN101947029A)、防震抗震救生柜(授權公告號CN201722968U)、全自動防震床(授權公告號CN201840103U)、薄板制旋轉(zhuǎn)薄殼式房屋防地震安全生存設置(申請公布號CN102191871A)、防震床(授權公告號CN202222822U)、一種地震避險床(授權公告號CN202536788)、一種全自動防震床(授權公告號CN202287249U)、防震課桌(授權公告號CN203121555U)、一種防地震逃生床(授權公告號CN103239051A)。建筑物坍塌物下墜時產(chǎn)生的沖擊能量是很大的,在防震裝置上加裝軟質(zhì)材料是遠遠無法充分有效地吸收沖擊能量的,因此在遇到強沖擊作用時,碰撞瞬間產(chǎn)生的巨大作用力很可能造成防震裝置的嚴重破壞并嚴重傷害其中的人員的人身安全。有些防震裝置(“防震抗震救生柜”,授權公告號CN201722968U)安裝了彈簧,但是實際上彈簧對坍塌建筑物的沖擊能量的吸收也是很有限的,不能有效降低碰撞瞬間的最大作用力,而且彈簧在受到壓縮后會將坍塌建筑物的墜落動能轉(zhuǎn)化為勢能,當搜救過程中搜救人員移除了彈簧上的部分荷載時,彈簧所存儲的彈性勢能很可能會將部分較小的建筑碎塊快速彈起,對搜救人員的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并影響搜救速度和進程。
實用新型內(nèi)容
鑒于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沖擊安全防護裝置。本裝置可以有效防止地震造成的建筑物坍塌對人員造成的傷害。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抗沖擊安全防護裝置,包括一具有內(nèi)部空腔的安全艙和沖擊吸能裝置;所述安全艙包括安全艙頂部框架、安全艙底部框架以及連接在所述安全艙頂部框架和安全艙底部框架之間的安全艙支柱,所述安全艙的內(nèi)部空腔由所述安全艙頂部框架、安全艙底部框架以及安全艙支柱圍成;所述安全艙頂部框架和安全艙底部框架分別由多個橫梁構成;所述沖擊吸能裝置固定連接在所述安全艙的外側(cè)用于吸收來自于各對應方向的沖擊能量;所述沖擊吸能裝置由沖擊分散架和用于以塑性潰縮變形來吸收沖擊能量的吸能構件組成,所述沖擊分散架也由多個橫梁構成框架,而吸能構件安裝在沖擊分散架和安全艙頂部框架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中,吸能緩沖材料是指具有良好比吸能的材料,包括具有縱向隔板的鋁合金材料和具有泡沫結(jié)構的鋁合金材料。
作為優(yōu)選,分別用于構成所述安全艙頂部框架安全艙底部框架以及沖擊分散架的多個橫梁均為縱橫交織形式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安全艙及所述沖擊吸能裝置的形狀為長方體、椎體、梯形體、球體或橢球體。
作為優(yōu)選,所述沖擊吸能裝置還包括穩(wěn)定連接構件;所述穩(wěn)定連接構件傾斜地連接在所述沖擊分散架的橫梁與所述安全艙頂部框架的橫梁之間;其包括桿件、套管或軸承;所述桿件及所述套管的其中一端各自相對地分別通過所述軸承轉(zhuǎn)動連接在所述沖擊分散架的橫梁和所述安全艙頂部框架的橫梁上,而所述桿件的另一端則可滑動地插入所述套管的另一端,所述套管內(nèi)也設置有所述吸能構件并與所述桿件插入所述套管的一端的端部相抵。
作為優(yōu)選,所述沖擊吸能裝置還包括導向桿;所述安全艙支柱為具有空心內(nèi)腔的管狀體,所述安全艙頂部框架的橫梁上設置有直通至所述安全艙支柱的空心內(nèi)腔里的孔口;所述導向桿的一端連接固定在沖擊分散架的橫梁上,其另一端通過所述孔口可滑動地伸入安全艙支柱的內(nèi)腔中;所述吸能構件圍繞在所述導向桿的外周,所述吸能構件的頂端與所述沖擊分散架的橫梁連接固定,所述吸能構件的底端與所述安全艙頂部框架的橫梁連接固定。
作為優(yōu)選,所述吸能構件設置在安全艙支柱的內(nèi)腔中,所述吸能構件的底端與安全艙底部框架的橫梁抵觸,所述吸能構件的頂端與導向桿相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慶龍,未經(jīng)吳慶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75007.1/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用于配套呼吸設備的抬頭顯示裝置以及配套呼吸設備
- 下一篇:一種勻速救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