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機動車道柏油路融雪化冰的碳纖維供熱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71565.0 | 申請日: | 2013-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0090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明(設計)人: | 向多書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邁克斯熱能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C11/26 | 分類號: | E01C1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譽威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張靜軒 |
| 地址: | 430022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機動車道 柏油路 融雪 碳纖維 供熱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融雪化冰的供熱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道柏油路融雪化冰的碳纖維供熱系統。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在寒冷冬季,當機動車道柏油路路面因降雪而結冰時,將給道路或橋梁暢通和行車安全帶來嚴重影響,甚至造成道路橋梁關閉,給客貨交通運輸帶來不便,給國民經濟帶來巨大損失。
目前廣泛使用的機動車道柏油路路面除冰雪方法有:人工清除法、機械清除法、化學融雪化冰等,這些方法都存在費時、費力或不環保等弊端。如何能夠有效、省力、省時而又環保地解決機動車道柏油路的融雪化冰難題,這是本實用新型要研究的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機動車道柏油路融雪化冰的碳纖維供熱系統,使其具有結構簡單、環保節能、安全可靠、結構輕巧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機動車道柏油路融雪化冰的碳纖維供熱系統,包括電源、地表和路基,所述的地表和路基之間設置有第一密流瀝青混凝土層、第二密流瀝青混凝土層和穩定處理層,所述的地表、第一密流瀝青混凝土層、第二密流瀝青混凝土層、穩定處理層和路基依次疊加相接;所述第二密流瀝青混凝土層內埋置有發熱線,所述發熱線與電源相連。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穩定處理層由碎石塊和水泥混合攪拌而成。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密流瀝青混凝土層的厚度為38~42mm。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密流瀝青混凝土層的厚度為40mm。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二密流瀝青混凝土層的厚度為48~52mm。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二密流瀝青混凝土層的厚度為50mm。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發熱線為碳纖維發熱電纜。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供熱系統,是碳纖維遠紅外供熱系統,其工作原理是:將與電源連接并埋置在第二密流瀝青混凝土層中的碳纖維發熱電纜,通電后碳纖維電纜發熱,將熱量傳運到第二密流瀝青混凝土層中并積蓄,然后熱量由碳纖維通過光輻射,第二密流瀝青混凝土層通過熱輻射的形式向四周緩慢均勻釋放,熱量傳導于地表進行加熱,從而達到融雪化冰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用于機動車道柏油路融雪化冰的碳纖維供熱系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無占地、無設備房;
(2)環保節能:無廢棄物排放,電熱轉換率高達98.2%,通電5秒發熱線纜表面溫度達到65℃,比金屬電熱材料節能30%左右,比空調及其它加熱方式節能近三分之一,并通過智能控制和間歇式做功,使得使用費會更低;
(3)安全可靠:碳纖維本身性能穩定,又經過多層保護和屏蔽,斷電不起弧,不會出現漏電、過電現象,與結構形成整體的同時消除了靜電隱患;
(4)使用年限與構筑物相同,后期維護簡單,可長期受益;
(5)與其它加熱方式相比,無間接使用成本,后期無人工費和設備維護費;
(6)熱穩定性好,不會忽冷忽熱,無功率衰減,是截至目前最高效、最節能的一種供熱產品,熱量儲存瀝青水泥砂漿層中,不易散失;
(7)對系統結構不產生任何影響;
(8)重量輕:可有效減輕構件重量,從而提高構件的技術性能,增強構件表體的抗拉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用于機動車道柏油路融雪化冰的碳纖維供熱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該實施例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實施例1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用于機動車道柏油路融雪化冰的碳纖維供熱系統,包括電源(圖中未示出)、地表1、路基2、第一密流瀝青混凝土層3、第二密流瀝青混凝土層4、穩定處理層5和發熱線6。
所述的地表1和路基2之間設置有第一密流瀝青混凝土層3、第二密流瀝青混凝土層4和穩定處理層5,所述的地表1、第一密流瀝青混凝土層3、第二密流瀝青混凝土層4、穩定處理層5和路基2依次疊加相接,所述第一密流瀝青混凝土層3的厚度為38mm,所述第二密流瀝青混凝土層4的厚度為48mm,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穩定處理層5由碎石塊和水泥混合攪拌而成。所述第二密流瀝青混凝土層4內埋置有發熱線6,所述發熱線6與電源相連,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發熱線6為碳纖維發熱電纜。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第一密流瀝青混凝土層3的厚度為40mm,所述第二密流瀝青混凝土層4的厚度為50mm。
實施例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邁克斯熱能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武漢邁克斯熱能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7156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振動壓路機的信息采集裝置
- 下一篇:一種新型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