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水泵后置的高位收水循環水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71531.1 | 申請日: | 2013-1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877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曉一;張文君;徐傳海;曾劍輝;李進;尹高強;韓旻沂;尤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 |
| 主分類號: | F28F25/00 | 分類號: | F28F25/00;F28C1/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陳家安 |
| 地址: | 430071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泵 后置 高位 水循環 水系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電廠設備,具體地指一種水泵后置的高位收水循環水系統。
背景技術
循環水系統的設計是火力發電廠冷卻系統配置的重要課題。循環水系統即冷卻水在凝汽器和冷卻塔之間循環往復的管路。循環水系統中的冷卻塔、循環水泵、凝汽器和循環水管溝布置設計是否合理,對發電廠的安全經濟運行有著重要影響。在當前發電廠的設計中常通過循環水系統冷端優化計算,結合各項設備的固定投資和運行費用,以年費用最小法來確定最優、最合理的各項組合。常規工程冷卻塔通常采用集水池為地下布置的自然通風冷卻塔,隨著節能降耗的政策導向,越來越多的工程中采用集水槽在地面上布置的高位收水自然通風冷卻塔降低循環水泵靜揚程達到節能的目的。尤其是隨著高參數、大容量機組的發展,節能效果更加明顯。優化高位收水循環水系統的布置是節能降耗的一個重要手段。
以往工程,采用高位收水冷卻塔的循環水系統布置方案的流程通常為:凝汽器→凝汽器出水管道→冷卻塔(進口端:中央配水豎井);冷卻塔(出口端:集水槽)→冷卻塔出水溝道→清污設備間→循環水泵→凝汽器進水管→凝汽器。
高位收水冷卻塔循環水系統中循環水泵揚程約為20.4m,當其布置于凝汽器進口前端時,凝汽器本體承壓最大值約為34.9m。綜上所述,現有的技術方案存在凝汽器水室承壓大、傳熱效率低、造價高,循環水泵房深度較深、工程量大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泵后置的,降低凝汽器水室承壓,從而降低工程成本的水泵后置的高位收水循環水系統,通過如下措施來達到的:
一種水泵后置的高位收水循環水系統,它是一個冷卻水的回流管路。
它包括凝汽器出水管道,所述凝汽器出水管道與循環水泵的進水端相連;所述循環水泵的出水端與冷卻塔進水管道相連;
它還包括冷卻塔出水溝道,所述冷卻塔出水溝道與高位集水池及清污設備間的進水端相連;所述高位集水池及清污設備間的出水端與凝汽器進水管道相連。
所述循環水泵為臥式離心循環水泵。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方案后冷卻水循環流程改進為:凝汽器→凝汽器出水管道→循環水泵→冷卻塔進水管道→高位收水冷卻塔(進口端:中央配水豎井);
高位收水冷卻塔(出口端:集水槽)→冷卻塔出水溝道→高位集水池及清污設備間→凝汽器進水管道→凝汽器。
以1000MW級機組為例,高位收水冷卻塔的集水池液面標高約為14.5m,凝汽器水室最高點液面通常標高約為6~7m;兩者間高差即可滿足克服從高位收水冷卻塔集水槽至凝汽器兩者間管道阻力和凝汽器本身的水阻的要求。當循環水泵布置于凝汽器出口后端時,凝汽器本體承壓最大值約僅為14.5m。相比原有方案,本方案中由于承壓大幅減小,凝汽器本體和管材的壁厚降低,可提高傳熱效率和降低凝汽器的造價。
附圖說明
圖1為水泵后置的高位收水循環水系統的總平面布置圖
圖中:1-冷卻塔,2-冷卻塔出水溝道,3-高位集水池及清污設備間,4-凝汽器進水管道,5-凝汽器,6-循環水泵,7-冷卻塔進水管道,8-凝汽器出水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該實施例不應該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如圖1所示,一種水泵后置的高位收水循環水系統,它是一個冷卻水的回流管路。
它包括凝汽器出水管道8,凝汽器出水管道8與循環水泵6的進水端相連;循環水泵6的出水端與冷卻塔進水管道7相連;
它還包括冷卻塔出水溝道2,冷卻塔出水溝道2與高位集水池及清污設備間3的進水端相連;高位集水池及清污設備間3的出水端與凝汽器進水管道4相連。
循環水泵6為臥式離心循環水泵。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循環水流程改進為:
凝汽器5→凝汽器出水管道6→循環水泵7→冷卻塔進水管道8→高位收水冷卻塔1(進口端:中央配水豎井);
高位收水冷卻塔1(出口端:集水槽)→冷卻塔出水溝道2→高位集水池及清污設備間3→凝汽器進水管道4→凝汽器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未經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7153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基片的表面處理的裝置
- 下一篇:平板顯示設備的壁掛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