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旱地土壤淋溶液收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74328.2 | 申請日: | 2013-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1960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2 |
| 發明(設計)人: | 閔炬;施衛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33/24 | 分類號: | G01N33/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 地址: | 210008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旱地 土壤 溶液 收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土壤測量研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旱地土壤淋溶液收集裝置。
背景技術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發展中國家施肥可使糧食作物單產提高35%-57%,總產量提高30%-50%。隨著化肥的大量施用和灌溉條件的日趨完善,化肥的流失尤其氮素的流失也成為農業生產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目前研究表明,農田中氮肥的投入量大,氮肥的當季利用率很低,氮素養分大量盈余。旱作條件下土壤容易發生硝化作用,土壤氮素主要以?NO3-?形式存在,盈余的氮素一部分貯存在土壤中,其余則易通過淋溶途徑而損失,給地下水硝酸鹽污染帶來極大風險。
在研究化肥運移流失過程,即元素的運移分布動態以及氮、磷等在土壤中的淋失對環境污染負荷的研究中,普遍采用收集淋溶液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因此,土壤淋溶液的收集是測定元素運移分布動態的重要環節。土壤淋溶主要測定其淋溶液體積和濃度,目前,國內外對于土壤中氮、磷養分遷移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滲漏池法、滲漏測定計法、陶土吸力杯法、集水槽法、淋溶盤法等,國家發明專利CN?101261262B在旱地土壤淋溶液的收集上得到廣泛應用。
專利公告號為CN?101261262B名稱為“土壤淋溶原位監測方法”的發明專利雖然具有采樣簡單快捷的優點,但也存在明顯不足:1、底面水平的淋溶盤安放時如出水口端(8)明顯高于遠離出水口端(9),有可能導致淋溶液不能完全收集入儲液管;2、連接管和儲液管間的密封性不好。連接管(2)的一端可以通過安裝螺形接口可與淋溶盤(1)實現密封連接,但在土壤重力的作用下,連接管(2)和儲液管(4)僅通過密封膠較難保證持久的密封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從而提供一種旱地土壤淋溶液收集裝置。
技術方案:旱地土壤淋溶液收集裝置,包括淋溶盤、連接管和儲液管,所述淋溶盤的一側近底面處開有出水口,淋溶盤頂面保持水平,其出水口端低于遠離出水口端;連接管套上開孔的橡膠塞將淋溶盤和儲液管連接。
所述淋溶盤為敞口式長方形不透水容器。
所述儲液管為圓桶狀容器。
所述連接管的一端通過螺形接口密封連接在淋溶盤上,另一端套上開孔的橡膠塞固定在儲液管上。
所述淋溶盤頂面設有尼龍網。
所述的淋溶盤的長、寬分別為50-70cm、40-60cm,出水口端高6-8cm,遠離出水口端高4-6cm。
所述的連接管長為50cm,內徑為1.5cm。
所述安裝在連接管上的橡膠塞,上底面直徑為3.7cm,下底面直徑為3cm,橡膠塞中間開孔直徑為1.5cm。
所述的儲液管內徑為20cm,儲液管底部至收集口的高度為50-60cm。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安裝一種能準確測量旱地土壤淋溶液收集裝置,使旱地土壤的淋溶監測具有成本低、結果可靠、制造安裝方便、容易實施等特點。淋溶盤上底面保持水平其出水口端低于遠離出水口端,使得淋溶液能完全進入儲液管;連接管通過橡膠塞,即使在土壤重力作用下,依然可以保證良好的密封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淋溶盤的縱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套在連接管上的橡膠塞結構示意圖;
其中,1、淋溶盤,2、出水口端,3、遠離出水口端,4、連接管,5、開孔的橡膠塞,6、儲液管,7、尼龍網,8、出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限于此。
實施例1:
如附圖1-3所示,包括淋溶盤1、連接管4和儲液管6。該裝置使用時,先挖出目標深度的坑,挖出的土壤按深度分層堆放,將淋溶盤1放入此坑中,淋溶盤1的特征在于淋溶盤1是一個敞口式長方形不透水容器,淋溶盤1一側近底面開有出水口8,出水口與連接管4相連,淋溶盤1頂面保持水平其出水口端2低于遠離出水口端3;在此坑旁邊挖第二個坑,挖出的土壤按深度分層堆放,將儲液管6固定在第二個坑中,連接管4將淋溶盤1和儲液管6相連,連接管4的一端通過螺形接口密封在淋溶盤1上,另一端套上開孔的橡膠塞5固定在儲液管6上,由于開孔的橡膠塞5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可抵抗土壤的重力可使連接管4和儲液管6之間密封而不透水。最后將土壤逐層回填,逐層夯實,并多次灌水,使坑內的土壤基本恢復原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7432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