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燃氣灶的金屬蜂窩式聚能罩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20519905.0 | 申請日: | 2013-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9596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林雪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力馳雷奧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C15/00 | 分類號: | F24C15/00 |
| 代理公司: | 臺州市中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5 | 代理人: | 潘浙軍 |
| 地址: | 3175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燃氣灶 金屬 蜂窩 式聚能罩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燃氣灶,具體為燃氣灶的金屬蜂窩式聚能罩。
背景技術
在目前,一般的燃氣灶都沒有設置聚能罩結構,燃氣直接在燃燒器的出氣孔上燃燒而對鍋底進行加熱,火焰體積大而分散,容易出現(xiàn)燃燒不充分現(xiàn)象,產(chǎn)生大量的NOX和CO排放。
此外,因火焰的外焰部分溫度最高,為獲得最好的加熱溫度,鍋一般通過支架相隔一段距離放置在火焰上方,這樣的結構設置不僅造成鍋底的受熱面積小,同時又會造成熱量大量散失到空氣中,進一步降低了燃氣燃燒熱量的利用率。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燃氣灶的金屬蜂窩式聚能罩,其可直接配設在現(xiàn)有的燃燒器上方,不僅能使燃氣完全燃燒,減少NOX和CO排放,并可有效減少熱量的散失,實現(xiàn)聚能效果,提升熱量的利用率。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燃氣灶的金屬蜂窩式聚能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體和設置在外殼體內的蜂窩式內芯,整個內芯上密布設置有上下直通的出火孔。
進一步的,上述出火孔的密度為每平方英寸不少于200目。
進一步的,上述內芯由相互間隔設置的多個波片和平片以同心圓方式卷繞而成。
進一步的,上述內芯的上表面設置成平面結構。
進一步的,上述內芯的上表面設置成中心底外圍高的下凹結構。
進一步的,上述內芯底部設置有燃氣均分網(wǎng),均分網(wǎng)的密度為每平方英寸不少于1000目。
進一步的,上述內芯中心中空形成爐頭安裝孔。
進一步的,上述外殼體、內芯和均分網(wǎng)均采用耐高溫金屬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聚能罩,其可直接配設在現(xiàn)有燃氣灶的燃燒器上方,同時把鍋直接擱置在聚能罩的內芯上。
在使用時,燃氣通過底部的均分網(wǎng)進入聚能罩內芯,由內芯上表面的成千上萬個出火孔引出小火焰,不僅有效增大燃燒面積,提升熱效率,并可使燃氣燃燒更加充分,減少NOx、CO的排放量。
此外,因鍋底緊貼聚能罩內芯的上表面進行加熱,為直接的接觸式熱傳遞方式,不僅熱傳遞效率高,并盡最大可能地減少了燃氣燃燒熱量向空氣中的散失,實現(xiàn)了聚能效果,可進一步提升燃氣燃燒熱量的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的縱向截面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內芯第二實施方式的縱向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燃氣灶的金屬蜂窩式聚能罩,包括外殼體1和設置在外殼體1內的蜂窩式內芯2,整個內芯2上密布設置有上下直通的出火孔211,為獲得大面積的小火焰,所述內芯2上的出火孔211密度為每平方英寸不少于200目。
在本實施例中,以上整個內芯2由相互間隔設置的多個波片21和平片22以同心圓方式卷繞而成。
在實際中,根據(jù)需要可將內芯2的上表面設置成平面結構,以適應平底鍋的緊貼加熱需要,其結構如圖2所示,同樣也可將內芯2的上表面設置成中心底外圍高的下凹結構,以適應圓底鍋的緊貼加熱需要,其結構如圖3所示。
在此,為使燃氣能完全且均勻的進入到內芯2的各個出火孔211,所述內芯2底部設置有燃氣均分網(wǎng)3,均分網(wǎng)3的密度為每平方英寸不少于1000目。
此外,為滿足實際需要,所述內芯2中心中空形成爐頭安裝孔212。
本實用新型構成聚能罩的外殼體1、內芯2和均分網(wǎng)3均采用耐高溫金屬材料制成,其可直接配設在現(xiàn)有燃氣灶的燃燒器上方,同時把鍋直接擱置在聚能罩的內芯2上進行加熱。
在使用時,燃氣通過底部的均分網(wǎng)3進入聚能罩內芯2,由內芯2上表面的成千上萬個出火孔211引出小火焰,不僅有效增大燃燒面積,提升熱效率,并可使燃氣燃燒更加充分,減少NOx、CO的排放量。
此外,因鍋底緊貼聚能罩內芯2的上表面進行加熱,為直接的接觸式熱傳遞方式,不僅熱傳遞效率高,并盡最大可能地減少了燃氣燃燒熱量向空氣中散失,實現(xiàn)了聚能效果,可進一步提升燃氣燃燒熱量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或修飾,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力馳雷奧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浙江力馳雷奧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1990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