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飛機油箱的帶配重的軟管式負過載吸油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80998.0 | 申請日: | 2013-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280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2 |
| 發明(設計)人: | 何建新;黃華;古遠康;朱光蔚;彭克順;晏瑩;鄧新華;雷創;胡建平;鄭雄文;謝艷嬌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D37/00 | 分類號: | B64D37/00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飛機 油箱 配重 軟管 過載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航空動力燃料供給裝置,具體地,涉及一種吸油裝置,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飛機油箱的帶配重的軟管式負過載吸油裝置,尤其適用于初級教練機等輕型小飛機。
背景技術
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經常出現持續一定時間的負過載飛行(如飛機駕駛員頭向地面的倒飛),這種狀態的飛行對于運動型、教練型飛機和軍用機動飛機尤為常見。在這種飛行狀態下,向發動機的供油不能停止,否則發動機會由于斷油而熄火,飛機會失去動力引發飛行事故。但是飛機在持續負過載狀態下保證向發動機供油是個難題;由于飛機姿態的改變,例如飛機倒飛,油箱中的燃油會脫離油箱底部,落在油箱頂部,而油箱向發動機供油的出口都位于油箱底部,如不采取特殊措施將無法保證向發動機的供油。目前飛機上采用的保證持續負過載的供油裝置如雙端燃油泵、蓄壓油箱等都很復雜,不僅增加了飛機重量和成本,而且也不適合初級教練機等輕型小飛機。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飛機油箱的帶配重的軟管式負過載吸油裝置,有效解決飛機在持續負過載狀態下向發動機不間斷供油的問題,而且所述裝置結構簡單、重量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飛機油箱的帶配重的軟管式負過載吸油裝置,所述吸油裝置包括:
一用于與油箱連接的法蘭;
一用于供油的軟管;
一用于控制軟管的彎折形狀的配重件;
所述法蘭、軟管及配重件依次連接;
所述配重件在油箱中的位置與燃油在油箱中的位置相同。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法蘭與軟管的連接為硫化固定連接。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軟管與配重件的連接為硫化固定連接。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軟管為橡膠螺紋軟管。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配重件為一銅制的吸油嘴。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軟管的長度為150mm~200mm。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配重件的重量為0.05kg~0.09kg。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飛機為初級教練機、小型飛機、運動型飛機。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設置軟管,尤其是采用橡膠螺紋軟管,由于橡膠螺紋軟管柔軟性好,而且帶螺紋不易折癟,能保證供油路得通暢;
2)、軟管的一端是與油箱連接的法蘭,法蘭與軟管硫化,在軟管的另一端是自由端,硫化固定了一個銅制的配重件(即吸油嘴)作為配重,配重件的位置不同可以使軟管彎成不同的形狀,配重在油箱中的位置和燃油在油箱中的位置相同,都是由飛機過載來決定的,這就確保了吸油嘴總是沉在油里,在任何過載下(包括負過載狀態)均能吸到油,確保向發動機不間斷供油。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飛機油箱的帶配重的軟管式負過載吸油裝置水平放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一種用于飛機油箱的帶配重的軟管式負過載吸油裝置作進一步的解釋說明。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飛機油箱的帶配重的軟管式負過載吸油裝置的結構如下:
如圖1所示,法蘭1、軟管2及配重件3依次連接;
所述配重件3在油箱中的位置與燃油在油箱中的位置相同。
其中,所述法蘭1與軟管2的連接為硫化固定連接。所述軟管2與配重件3的連接為硫化固定連接。所述軟管2為橡膠螺紋軟管。
所述配重件3為一銅制的吸油嘴。所述軟管2的長度為150mm~200m。所述配重件3的重量為0.05kg~0.09kg。所述飛機為初級教練機,即本實用新型所提供裝置尤其適用于初級教練機、小型飛機、運動型飛機等輕型飛機。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飛機油箱的帶配重的軟管式負過載吸油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配重件3的位置不同可以使軟管2彎成不同的形狀,配重件3在油箱中的位置和燃油在油箱中的位置相同,都是由飛機過載來決定的,這就確保了配重件3(即吸油嘴)總是沉在油里,在任何過載下(包括負過載狀態)均能吸到油,確保向發動機不間斷供油。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僅限于此,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指導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行各種改進和變形,而這些改進或者變形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8099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