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蠶種催青、保種室的換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44966.5 | 申請日: | 2013-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8513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8 |
| 發明(設計)人: | 青學剛;張友洪;李文學;肖金樹;劉剛;肖文福;周安蓮;王皓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四川省南充市桃園生物化學研究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7/013 | 分類號: | F24F7/013;F24F7/06;A01K67/04 |
| 代理公司: | 南充三新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51207 | 代理人: | 杜應龍 |
| 地址: | 637000***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蠶種 催青 保種 換氣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一般涉及一種蠶繭生產領域所用的裝置,特別是一種用于蠶種催青、保種用房間的換氣裝置。
背景技術
蠶繭從卵變成小蠶有一個催青過程,催青就是一個給蠶卵合適的溫度、濕度、光照、氣流條件,讓蠶卵由卵孵化成小蠶,保種就是保存蠶卵正常存活的過程。本申請人曾申請過一個中國發明專利,名稱為“一種蠶種催青、保種智能測控系統”,專利申請號為“201310255509.6”,在一個房間內給定裝置滿足蠶卵對溫度、濕度、光照、氣流條件的要求,當然這有一個自動控制系統實施對上述參數的監控,該裝置較好地實現了要求。在該申請中,申請人在滿足蠶卵對氣流的要求中僅是利用對風機的控制實現,然而風機如何布置,如何能實現整個催青室中氣流均勻分布,無一分布不均的死角,存在多種方案,所以對這些方案的探討是有益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克服公知技術缺點,合理而有效地在催青、保種室內布置風機,實現氣流均勻分布的一種換氣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方案為:一種蠶種催青、保種室的換氣裝置,在室內設置立體換氣裝置,其中一面墻上、下地安裝一組勻風扇,相對應的另一面墻設置一組上、下安裝的排風扇形成對流,或設置一套垂直送風系統,風從下往上或從上向下送風。
采用上述方案能在蠶種催青、保種室內形成空氣立體對流,新鮮空氣由勻風扇送入,室內須交換的空氣由排風扇排出,一種方案能保證室內空氣進行水平交流,另一種方案保證室內空氣垂直交流,兩種方案均無分布不均的死角,效果良好,從而實現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下面結合圖示及實施例對方案作更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蠶種催青、保種室的換氣裝置方案一的立體圖;
圖2為蠶種催青、保種室的換氣裝置方案二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蠶種催青、保種室,本來還安裝有溫度調節,濕度調節及光照等裝置,由于本申請僅涉及室內換氣,故將其它設計略去。圖1涉及一種方案1所述的裝置,在靠窗的一面墻的上下安裝一組勻風扇1,室內相對應的另一面墻上安裝有一組第一排風扇2,室內空氣形成水平對流,需催青或保種的蠶種放置在室內擱架上,蠶種所需的溫、濕度、光照、氣流等參數由一個自動控制系統保證,如背景技術所提到的。蠶種所需的氣流由本申請保證。
如圖2所公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垂直送風系統,包括風從下往上或風從上向下送風兩種,風從下往上包括在室內地面上設置一組送風管道3,管道3與一個設置在室外的風源裝置4通過管道相連,管道3上均布有送風口5,送風口5向上,所以風形成垂直送風。通常室內靠近屋頂6設有天花板7,這樣屋頂6和天花板7之間形成空腔8,在天花板7上均布一組第二排風扇9,在墻邊設有一組第三排風扇10,這樣風從地面送風管道3上升起,由天花板上設置的第二排風扇9吸入,并經空腔8由第三排風扇10送出,形成垂直送風系統。方案2是在方案1的排風通道不方便開啟時較好,同樣交流均勻,不存在交流死角。
如圖2公開的垂直送風系統,也可以反向進行。將天花板設置的一個第二排風扇9及墻邊設置的一個第三排風扇10改為勻風扇,地面上設置的一組送風管道3改為吸氣管道,原風源裝置4改為抽氣裝置,這樣新鮮空氣從上部入室,從下部被抽走。該方案還可以增加一個殺菌裝置,在屋頂6上安裝紫外線燈管,這樣在空腔8內經過的新鮮空氣由紫外線燈管殺菌后再進入室內,而且紫外線光被天花板7擋住,不會直接按照射蠶卵,從而不會傷害蠶卵和孵成的小蠶。
兩種方案由控制系統控制勻風扇和排風扇的開啟,對風機分定時開啟的固定程序控制,或在室內設置CO2探頭,利用電腦自動控制。
蠶種催青、保種室換氣裝置能較好地供給室內新鮮空氣,保證了蠶種在催青、保種過程中對氣流的要求,在其它參數共同作用下,蠶卵一般在十二天左右形成一個孵化周期,生成健康的小蠶,為進一步飼養成大蠶打下了基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四川省南充市桃園生物化學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未經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四川省南充市桃園生物化學研究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4496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切削工具用金剛石被膜
- 下一篇:一種蒸煮氣味處理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