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側氣囊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43999.0 | 申請日: | 2013-06-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7218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桃英;光玲玲;初永平;劉衛國;周大永;潘之杰;馮擎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1/231 | 分類號: | B60R21/231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紅娟 |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氣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安全輔助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側氣囊。
背景技術
隨著高速公路的發展和汽車性能的提高,汽車的行駛速度越來越快,特別是由于汽車擁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來越擁擠,使得事故更為頻繁,所以汽車的安全性就變得尤為重要。安全氣囊是現代轎車上引人注目的新技術裝置。為了減小汽車發生正面碰撞時由于巨大的慣性力所造成的對駕駛員和乘員的傷害,現代汽車在駕駛員前端方向盤中央普遍裝有安全氣囊系統,有些汽車在駕駛員副座前的工具箱上端也裝有安全氣囊系統。
與正面結構相比,汽車發生側面碰撞時緩沖區較小,沒有其前部、后部那樣的足夠空間發生結構變形及吸收碰撞能量,而且被撞部位與乘員的距離較近,易于使乘員受傷?,F在大多數車型都配置側氣囊,當汽車發生碰撞后,乘員和車內結構件碰撞之前,迅速地在二者之間打開一個充滿氣體的氣墊,使乘員“撲”在氣墊上,以緩和沖擊并吸收碰撞能量,從而達到減輕乘員傷害的目的。
安全氣囊一般包括氣袋、傳感器和充氣系統三部分組成,氣袋由纖細的尼龍纖維制成,折疊后裝入方向盤或儀表盤;傳感器是通知氣囊充氣的設備,當撞擊力相當于以16-24公里/小時的速度撞擊磚墻時,氣囊便會開始充氣;充氣系統中一般含有疊氮化鈉(NaN3)和硝酸鉀(KNO3),可以發生反應生成氮氣,氮氣形成的熱流會讓氣囊迅速膨脹。
但側氣囊對側面展開空間要求較高,目前很多車型存在由于氣囊側面展開空間不足或是發生側面碰撞時車門侵入速度過快,導致氣囊卡在乘員手臂下方,存在展開不穩定的情況。
公開號為CN?201895644?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側氣囊結構,包括與氣體發生器相連的氣袋,和位于氣袋上的排氣孔,氣袋上靠近排氣孔設置有用于氣流導向的縫紉線,該縫紉線為曲線,可以將氣體合理的分配到指定保護位置。但是,使用該氣囊的時候,仍然沒有解決氣囊容易卡在乘員手臂下方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側氣囊,能夠使得氣囊上部在車身侵入之前完全在乘員肩部與車門內飾之間展開。
一種側氣囊,包括氣袋和與所述氣袋的進氣口相連通的氣體發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氣袋內設有導氣通道,所述導氣通道具有與所述氣袋的進氣口相連通的入口,以及延伸至所述氣袋內頂部區域的出口。
當汽車發生碰撞后,氣體發生器向氣袋中充入氣體,由于所述導氣通道的出口延伸至氣袋內頂部區域,從氣體發生器出來的氣體沿著導氣通道先往氣囊上方充氣,可以使得氣囊上部在車身侵入之前在乘員肩部和車門之間完全展開,同時通過氣囊對乘員肩部的推動作用,使得乘員與車門內飾之間的距離增大,減少對乘員的傷害。
為了進一步提高所述側氣囊上部的展開速度,作為優選,所述導氣通道在所述入口和出口之間沿直線延伸,此時,氣體發生器產生的氣體能夠更快地到達氣囊上部。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所述導氣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氣袋的中部,所述導氣通道由所述入口沿30~60°的傾角向斜上方延伸,可以使得氣囊的上部展開的速度更快。
當氣囊上部展開到足夠的大小的時候,需要提高氣囊中下部區域的展開速度,作為優選,所述導氣通道由兩條縫合線限定而成,當氣囊上部壓力達到一定值的時候,所述縫合線被撕裂,保證乘員胸部和腹部對應區域的氣囊能完全展開,從而使得氣囊對乘員的保護作用達到最大。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所述的縫合線相互平行,這可以使得導氣通道中的氣體流動均勻,氣囊展開穩定。
作為另外的優選,所述導氣通道由兩條粘結線限定而成,當氣囊中的壓力達到一定的大小的時候,粘結線被撕開,保證了氣囊中下部的展開。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所述兩條粘結線相互平行,這可以使得導氣通道中的氣體流動均勻,氣囊展開穩定。
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
(1)保證氣體先往上充,在車身侵入之前,氣囊上部在乘員肩部和車門內飾之間完全展開,解決氣囊展開不充分,乘員肋骨部位傷害值超標的問題;
(2)氣囊上部在乘員肩部先展開,乘員肩部先于其它部位與氣囊接觸,通過對乘員肩部的推動作用,先將乘員推開,增大乘員與車門內飾之間的空間距離,提高對乘員的保護作用。
(3)該裝置不需要更改車身結構,與現有的安全氣囊系統相兼容;
(4)結構簡單,制作方便,適合大規模制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側氣囊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4399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