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三相異步電動機同心不等匝低諧波繞組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09040.5 | 申請日: | 2013-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892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鮑建德;龍維萍;姚國平;朱金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鶴見南方泵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3/12 | 分類號: | H02K3/12;H02K3/28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姜雯 |
| 地址: | 311116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三相 異步電動機 同心 不等 諧波 繞組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機繞組,特別是一種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同心不等匝繞組,屬于電機繞組領域。
背景技術
現常規三相異步電動機采用繞組一般為單層和雙層繞組,且槽內的匝數相等,電機的繞組系數較低,材料利用率不高,電機運轉時齒諧波較大,使電機的損耗增加,影響電機效率。
按《GB18613-2012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標準,現有電動機一般采用雙層疊繞,節距為1-15的繞組,匝數為每槽14匝,每極每槽數為7,鐵心高度為215mm。此種繞組方式的電動機雜散損耗比較高,且齒諧波強度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要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高效、節能且能提高電機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三相異步電動機同心不等匝繞組。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三相異步電動機同心不等匝繞組,它包括線圈,線圈繞制在定子槽內,電機定子槽數42槽,極數2極,相數3相,每極線圈數為6;U1從第1槽引出,U2從第22槽引出;W1從第15槽引出,W2從第36槽引出;V1從第29槽引出,V2從第8槽引出;節距分別為1-21、2-20、3-19、4-18、5-17、6-16,匝數分別為12、11、10、7、4、3,最外圈采用單層繞組,其余各槽采用雙層繞組。其中第1、7、8、14、15、21、22、28、29、35、36、42槽為單層槽,其余30個槽為雙層槽。
所述繞組接線采用2-△的連接方式。
所述繞組線圈的漆包線采用7根Φ1.32并聯的方式。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本技術方案可以使電機的齒諧波得到很好的控制,諧波強度降低70%~85%,從而提高了電機效率。同時在較低的跨距下得到較高的繞組系數,使用銅量大大降低,銅重降低3%~10%;此繞組可廣泛應用于高效三相異步電動機、永磁電機定子繞組。將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繞組實施在水泵電機中,在節電及使用壽命上表現良好,且電機成本低,銷售價格也較低,給用戶帶來了客觀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詳細的介紹: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它包括線圈,線圈繞制在定子槽內,定子槽采用現有Y、Y2、YX3等標準設計電動機的沖片槽型,采用冷軋800硅鋼片。電機定子槽數42槽,極數2極,相數3相,每極線圈數為6,鐵心高度為205mm;U1從第1槽引出,U2從第22槽引出;W1從第15槽引出,W2從第36槽引出;V1從第29槽引出,V2從第8槽引出;節距分別為1-21、2-20、3-19、4-18、5-17、6-16,匝數分別為12、11、10、7、4、3,最外圈采用單層繞組,其余各槽采用雙層繞組。其中第1、7、8、14、15、21、22、28、29、35、36、42槽為單層槽,其余30個槽為雙層槽。
所述繞組接線采用2-△的連接方式。
所述繞組線圈的漆包線采用7根Φ1.32并聯的方式。
常規繞組的諧波強度Wv為6.19,繞組系數為0.89;而采用此方案后諧波強度Wv為0.04,繞組系數為0.91。采用此新繞組方案后電機的齒諧波明顯降低,有利于電機雜散損耗的降低,從而提高電機效率,同時較高的繞組系數保證了電機材料利用率。
采用本實用新型繞組的電動機的各項測試數據與標準值對比,見下表:
測試數據與標準值對比
從以上對比可以看出樣機的雜散損耗比標準的Y2和YX3電機都要低,而Y2和YX3電機采用的繞組方式都為雙層疊繞。樣機采用同心不等匝嵌線方式,試驗結果表明齒諧波降低使電機雜散損耗降低是非常明顯的。
采用本實用新型繞組的電動機需要的材料與標準值對比,見下表:
材料與常規Y2、YX3電機的材料使用對比
從以上對比可以看出,樣機的材料成本投入比YX3電機降低28.5%,且達到YX3要求的3級能效要求。采用本實用新型設計的電動機溫升為71.9K,滿足絕緣等級F級電機設計的要求。同時,由于電機齒諧波得到很好的控制,使電機的運行更加平穩,電機的噪音相對較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鶴見南方泵業有限公司,未經杭州鶴見南方泵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0904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