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十字路口立交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59729.1 | 申請日: | 2013-05-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076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樹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樹清 |
| 主分類號: | E01C1/04 | 分類號: | E01C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睿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96 | 代理人: | 龔海軍 |
| 地址: | 037006 山西省大同市***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十字路口 立交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道路橋梁設施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十字路口立交橋。
背景技術
現有十字路口交通系統已無法滿足城市迅速增加的機動車,紅綠燈更是阻礙機動車快速通過十字路口,造成機動車擁堵。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提供一種無紅綠燈的十字路口立交橋,可在不設有紅綠燈的情況下,行人、自行車及機動車各行其道,互不交叉,互不影響,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十字路口立交橋,包括橫向道路橋和縱向道路橋;在橫向道路橋兩端的橫向道路各設有用于機動車左轉和調頭的機動車調頭橋,機動車調頭橋包括斜上坡彎道橋或平面彎道橋;在縱向道路橋兩端的縱向道路各設有機動車調頭車道,機動車調頭車道包括斜下坡地下調頭通道,機動車調頭車道為調頭車輛使用。
所述斜下坡地下調頭通道為U型的地面下沉式結構,斜下坡地下調頭通道的一部分位于道路路面的下方,斜下坡地下調頭通道的位于道路路面下方的部分的凈空高度為4.5M或允許車輛通行高度;斜下坡地下調頭通道用于使車輛不過橋完成調頭。
可選地,斜上坡彎道橋為U形斜上坡彎道橋;平面彎道橋為U形平面彎道橋。
可選地,所述斜上坡彎道橋包括第一斜上坡彎道橋和第二斜上坡彎道橋,第一斜上坡彎道橋用于通過立交橋的車輛的調頭和左轉;第二斜上坡彎道橋用于車輛不通過立交橋而調頭,第一斜上坡彎道橋和第二斜上坡彎道橋形成為一體,第一斜上坡彎道橋和第二斜上坡彎道橋之間設有隔離防護欄。
可選地,所述平面彎道橋包括第一平面彎道橋和第二平面彎道橋,第一平面彎道橋用于通過立交橋的車輛的調頭和左轉;第二平面彎道橋用于車輛不通過立交橋而調頭,第一平面彎道橋和第二平面彎道橋形成為一體,第一平面彎道橋和第二平面彎道橋之間設有隔離防護欄。
可選地,橫向道路和縱向道路的每一道路包括直行機動車道、右轉機動車道、自行車道、人行道;右轉機動車道在直行機動車道的上行直行機動車道的右邊,自行車道在右轉機動車道的右邊,人行道在自行車道的右邊。
可選地,右轉機動車道H可以采用地面下沉式結構;右轉機動車道與右相鄰的車道連通,右轉機動車道與斜下坡地下調頭通道連通。
可選地,在縱向道路設有連接縱向道路的自行車道的自行車過道橋,在縱向道路還設有自行車調頭通道,自行車調頭通道BM為斜下坡地下調頭通道。
可選地,所述十字路口立交橋還包括人行地下通道和人行臺階,在十字路口的每一路口的左側和右側都設有通往人行地下通道的人行臺階。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1)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無紅綠燈十字路口交通系統,無需紅綠燈就能實現路口各方向機動車、自行車、行人各行其道,沒有交叉行駛,減少交通擁堵;(2)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斜下坡地下調頭通道采用地面下沉式結構,因此其占地小,不用新征土地,造價低,實用性強,適合在市內十字路口或在原橋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尤其適用古建筑群內的道路改造。
附圖說明
應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示出了一些實施例,并沒有包括所有可能的實施例。
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立交橋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圖1的立交橋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局部放大圖;
圖5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立交橋的示意圖;
圖6是圖5的立交橋的立體示意圖。
圖中:A-第一道路、B-第二道路、C-第三道路、D-第四道路、BU-第二道路的斜下坡地下調頭通道、DU-第四道路的斜下坡地下調頭通道、AX-第一道路的機動車調頭橋、CX-第三道路的機動車調頭橋、H-機動車右轉車道、M-自行車道、N-人行地下通道,N1-人行道、ZM-自行車過道橋、BM-第二道路的自行車調頭通道、DM-第四道路的自行車調頭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所描述的實施例僅用于圖示說明,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范圍的限制。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樹清,未經李樹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5972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