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地震勘探復合鉆井鉆桿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231487.5 | 申請日: | 2013-05-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8536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楊鳳申;劉坤;胡博;王江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17/22 | 分類號: | E21B17/22;E21B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實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張少宏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震 勘探 復合 鉆井 鉆桿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震勘探復合鉆井鉆桿,屬于石油地震勘探、煤田地震勘探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黃土塬及相似地層區域地震勘探鉆井成孔深度的保證是提高地震勘探采集成像精度的關鍵環節。該類地區特點是:山高坡陡,沖溝遍布,機動鉆井設備無法上山。且干旱缺水、地層復雜、軟硬交替,中間夾雜淤泥層、帶粘性的干黃土、米膠泥及膠泥層,因此該類地區勘探鉆井較為困難。
由于缺水無法采用泥漿鉆井工藝;因此,一般采用螺旋鉆井、取芯鉆井。取芯鉆桿與取芯鉆具配合使用,遇較硬地層取芯口堵塞,無法取芯;螺旋鉆桿遇粘性地層,鉆屑堵塞螺旋葉片間隙,鉆進困難,遇松散地層鉆屑下落,不能上返的問題。
目前,黃土塬地區地震勘探施工多采用人工洛陽鏟,用人海戰術來保證施工進度,但該工具遇到料漿石或老地層則施工困難,鉆井施工深度無法保證。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地震勘探復合鉆井鉆桿,既具有取芯的性能,又具螺旋鉆桿的作用,使鉆屑順利上返排出。解決干旱缺水的黃土塬及相似地層區域的鉆井難題。
一種地震勘探復合鉆井鉆桿,外管母接頭、外管公接頭和外中間桿之間焊接組成外管總成;內圈、內中間桿、內螺旋片、內接管和內母方之間焊接組成內螺旋桿;格萊圈安裝在內螺旋桿的內圈上;外管母接頭和內圈均有兩道滾珠槽,外管總成和內螺旋桿通過兩道滾珠槽和滾珠及緊定螺釘連接;內圈為外四方結構,內母方為內四方結構。
本實用新型主要效果有三方面:
1、外管總成與內中螺旋桿正、反轉設計,使鉆屑相對速度增加,加速上返;
2、解決螺旋鉆井中的遇松散地層鉆屑下落,不能上返;遇粘性地層螺旋片間隙被堵塞,鉆進困難的問題;
3、減少了常規鉆井鉆屑塵土飛揚的場面,減輕了對鉆井人員及設備的污染。
附圖說明
當結合附圖考慮時,通過參照下面的詳細描述,能夠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許多伴隨的優點,但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如圖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顯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許多修改和變化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地震勘探復合鉆井鉆桿,外管母接頭1、外管公接頭3、外中間桿2之間焊接組成外管總成;內圈8、內中間桿7、內螺旋片6、內接管5及內母方4之間焊接組成內螺旋桿;格萊圈9安裝在內螺旋桿的內圈8上。
外管母接頭1和內圈8均有兩道滾珠槽,外管總成和內螺旋桿組焊完成后,如圖安裝,對準兩道滾珠槽,把滾珠及緊定螺釘10。
地震勘探復合鉆井鉆桿外管公母接頭和中間桿焊接結構,外徑基本相同,兩端接頭都銑有墊叉扁,為便于拆卸外管公、母接頭連接螺紋采用錐形結構,整體進行熱處理。
內螺旋桿的各部分為焊接結構,為便于鉆井過程中拆卸,內圈8和內母方4分別為外四方和內四方結構,整體進行熱處理。
兩道滾珠保證外管總成與內螺旋桿之間自由旋轉,兩道格萊圈9起到密封作用。
主要功用:地震勘探復合鉆井鉆桿的外管總成和內螺旋桿分別有不同的動力驅動,外管總成右旋,內螺旋桿左旋,鉆屑沿內螺旋桿的螺旋片6,通過外管總成與內螺旋桿之間的間隙上返,排出井口。外管總成保護井壁,相當于取芯外管;內螺旋桿相當于螺旋鉆桿,引導鉆屑上返排出。
地震勘探復合鉆井鉆桿的結構,外管總成和內螺旋桿的雙驅動結構;密封結構中使用格萊圈密封。根據鉆桿允許空間還可采用“O”圈及其他密封結構形式。
如上所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地說明,但是只要實質上沒有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發明點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變形,這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這樣的變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23148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