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后置氣瓶框架的固定總成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75237.4 | 申請日: | 2013-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8609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時云松;劉鴻志;尚曉虎;楊賢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K15/07 | 分類號: | B60K15/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 地址: | 230022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后置 框架 固定 總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后置的LNG氣瓶框架,更準確地說,設計一種LIN氣瓶框架與車架的安裝總成。
背景技術
目前,LNG天然氣牽引車的雙氣瓶(450L或500L)安裝在駕駛室后面。如果氣瓶坐落在車架變截面位置,如何有效的固定氣瓶框架,保證氣瓶框架與車架間的連接強度。氣瓶出氣口到發動機進氣口之間安裝低壓電磁閥、穩壓閥、濾清器等零部件也需要考慮其布置方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后置氣瓶框架的固定總成。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后置氣瓶框架的固定總成,包括位于變截面縱梁上方的氣瓶框架,所述變截面縱梁和氣瓶框架之間還設有副梁,所述副梁的后端通過騎馬螺栓與變截面縱梁固定,在其前端的外側設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上端與副梁固定,下端與變截面縱梁通過螺栓連接,所述氣瓶框架與副梁焊接在一起;還設有整體呈L形的固定支架,包括用于固定變截面縱梁側壁的垂直段以及用于固定氣瓶框架的水平段,所述垂直段和水平段之間還設有加強筋。
優選的是,所述水平段的側壁設有一呈L形結構的第一折彎件,所述第一折彎件與氣瓶框架上設置的第二折彎件固裝。
優選的是,所述第一折彎件上設有用于固裝第二折彎件的腰形孔。
優選的是,所述固定支架的垂直段和水平段由鋼管折彎而成。
優選的是,低壓電磁閥安裝支架焊接在氣瓶框架上,穩壓閥支架安裝在車架上。
本實用新型的固定總成,副梁的后端通過騎馬螺栓與變截面縱梁固定,其前端通過連接板與變截面縱梁進行固定,這種兩端的連接結構使得副梁在變截面縱梁上不會發生位移;同時在車架的左右縱梁上對稱地裝配固定支架,可使氣瓶框架的受力通過該固定支架傳遞到車架上,分擔了副梁上受到的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氣瓶框架與副梁之間焊縫的開裂。
附圖說明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固定總成的主視圖。
圖2、圖3示出了圖1中氣瓶框架與變截面縱梁的裝配示意圖。
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固定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取得的技術效果易于理解,下面結合具體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說明。
參考圖1、圖2,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后置氣瓶框架的固定總成,包括位于變截面縱梁1上方的氣瓶框架5,所述變截面縱梁1和氣瓶框架5之間還設有副梁2,該副梁2位于變截面縱梁1的上端面,其后端通過騎馬螺栓7與變截面縱梁1固定,在其前端的外側設有連接板4,所述連接板4的上端與副梁2可通過螺栓的方式進行固定,下端與變截面縱梁1通過螺栓連接。這種兩端的連接結構使得副梁2在變截面縱梁1上不會發生位移。所述氣瓶框架5與副梁2焊接在一起;
參考圖3、圖4,還設有用于連接變截面縱梁1和氣瓶框架5的固定支架,該呈L形結構的固定支架包括用于固定變截面縱梁1側壁的垂直段61以及用于固定氣瓶框架5的水平段63,所述垂直段61和水平段63之間還設有加強筋62。該固定支架采用GB/T3094的矩形鋼管,該固定支架的垂直段61和水平段63可由鋼管折彎而成。垂直段61可通過螺栓固定在變截面縱梁1上,在車架的左右縱梁上對稱地裝配固定支架,可使氣瓶框架5的受力通過該固定支架傳遞到車架上,分擔了副梁上受到的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氣瓶框架與副梁之間焊縫的開裂。
本實用新型水平段63與氣瓶框架5之間的連接優選采用折彎件,該折彎件可以看成是一呈角鐵狀的連接件。在水平段63的側壁可通過焊接等方式固裝有呈L形結構的第一折彎件64,所述第一折彎件64與氣瓶框架5上設置的第二折彎件65固裝。即,用螺栓將兩個折彎件的貼合面固定在一起。優選的是,所述第一折彎件64上設有用于固裝第二折彎件65的腰形孔66。
低壓電磁閥安裝支架3焊接在氣瓶框架5上,穩壓閥支架8安裝在車架上。
本實用新型已通過優選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盡的說明。然而,通過對前文的研讀,對各實施方式的變化和增加也是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所顯而易見的。申請人的意圖是所有這些變化和增加都落在了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中。
相似的編號通篇指代相似的元件。為清晰起見,在附圖中可能有將某些線、層、元件、部件或特征放大的情況。
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僅為對具體的實施例加以說明,其并非意在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制。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中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術語和科學術語)均與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的理解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7523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增程式電動汽車動力系統
- 下一篇:一種連接板及液化天然氣氣瓶固定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