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復合鉆銑刀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70082.5 | 申請日: | 2013-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7103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04 |
| 發明(設計)人: | 丁黎軍;張榮剛;金登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冠鉆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B51/08 | 分類號: | B23B5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麗 |
| 地址: | 201322 上海市浦***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 銑刀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現代機械加工的復合刀具,特別是一種集合多種普通刀具的功能,運用于汽車零部件制造業、液壓流體制造行業的復合鉆銑刀。
背景技術
機械加工中最多的就是孔系加工。傳統工藝加工孔就是用麻花鉆來進行鉆孔,精度要求高的還需要在鉆孔之前進行中心定位,這樣才能保證鉆下去的時候孔不會產生偏移,接下來再用麻花鉆來鉆孔。麻花鉆鉆出的孔是沒有精度要求和光潔度要求的,還需要用銑刀或鉸刀來鉸孔。這種傳統的加工工藝完成孔的加工過程需要定位、鉆孔和銑削三個工序,工藝繁瑣,相對效率比較低下。要解決傳統工藝效率低下的問題,必須得使用更科學更有效的刀具來解決。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一般刀具工藝繁瑣、效率低下的缺陷,提供一種復合鉆銑刀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復合鉆銑刀,包括通過頸部連接的刀具柄部和刃部,刃部設置有螺旋切削刃,刀具柄部設置有定位卡槽,刃部底端設置有鉆頭。
作為優選方案,螺旋切削刃有兩條,其螺旋角度為30°~40°;
作為優選方案,鉆頭頂端設置有鉆尖;
作為優選方案,鉆尖通過鉆腹連接螺旋切削刃;
作為優選方案,鉆尖與鉆腹的連接部位設置有斷屑切口。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刀具柄部的定位卡槽可以將銑刀安裝在數控加工中心主軸的夾頭上,實現刀具的定位。螺旋切削刃和刃部底端的鉆頭讓銑刀在鉆的同時實現銑削功能,使工件的精度更高,光潔度更好。兩片切削刃形成的大螺旋槽更適合加工屑順暢排出。鉆尖口部位的斷屑切口,可將鉆出的屑有效絞斷,不會纏繞在刀具上。本實用新型刀具具有的復合結構將普通刀具的幾個步驟一次完成,既能提高加工效率又能保證產品的精度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軸向逆時針旋轉90°定位卡槽位置示意圖。
圖3為圖1鉆頭部分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中:1、刀具柄部,2、刃部,3、螺旋切削刃,4、定位卡槽,5、鉆頭,51、鉆尖,52、鉆腹,53、斷屑切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用以較佳的實施例及附圖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
如附圖1、2和3所示:一種復合鉆銑刀,包括通過頸部連接的刀具柄部1和刃部2,刃部2設置有螺旋切削刃3,刀具柄部1設置有定位卡槽4,刃部2底端設置有鉆頭5,螺旋切削刃3有兩條,其螺旋角度為35°,鉆頭5頂端設置有鉆尖51,鉆尖51通過鉆腹52連接螺旋切削刃3,鉆尖51與鉆腹52的連接部位設置有斷屑切口53。
本實用新型刀具可以安裝在數控加工中心主軸的安裝夾頭上,把安裝夾頭夾齒部位用手提起,直接把刀柄放入夾頭中,把刀柄往上推,直到定位卡槽4與夾頭內部的定位機構卡在一起,即刀柄底部碰到夾齒內部定位塊時,再放下夾齒部位,定位安裝就完成了。產品設定好需要加工的位置后就可以加工了,操作數控加工中心的安裝夾頭,使銑刀快速移動到加工工件表面大概1mm處,然后徐徐向下進行鉆切,斷屑切口53把鉆出的屑絞斷,不會纏饒在刀具上。螺旋切削刃3只有兩片且刃口鋒利,其形成的大螺旋槽可以將切削屑快速排出。等鉆通工件時再進行銑削,使加工件的精度更高、光潔度更好。鉆尖定位、鉆孔和銑削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完成鉆銑后再向上提刀,銑刀離開表面后快速移動到下一個加工的位置,重復上述鉆孔和銑削過程,這樣,原本幾個步驟的加工工藝只用一個步驟就完成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可以保證加工件的質量。
本實用新型銑刀表面進行納米涂層處理,在銑刀表面覆蓋上一層納米涂層,可以進一步延長銑刀的使用壽命。
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所述的形狀、構造、特征及精神所為的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冠鉆精密工具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冠鉆精密工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7008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三輪摩托車駕駛室的前擋風裝置
- 下一篇:新型電動自行車剎車燈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