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空氣凈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63009.5 | 申請日: | 2013-04-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5333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30 |
| 發明(設計)人: | 權嵐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華龍環保技術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78 | 分類號: | B01D53/78;B01D47/02;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師事務所 34117 | 代理人: | 蘇看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馬鞍山市***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空氣凈化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環保設備,具體的是一種凈化空氣的環保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活動領域的不斷擴大,對環境形成越來越嚴重的污染,按污染物的成分可分為有機污染物、無機污染物以及病原體細菌污染物等,空氣中的飄塵是城市污染重要的組成物,也是若干病原體和有機物污染的載體,其成分中包括有機物、水溶性物質,粒徑在0.3微米~10微米之間,其中在粒徑0.3微米的飄塵中常附有病原體、細菌、病毒和過敏物質,可被吸入支氣管和肺泡中并沉積下來,引起或加重呼吸系統疾病,飄塵還可降低能見度,干擾太陽對地面的輻射,從而對地區甚至對全球性的氣候產生影響;多年來,人類在治理污染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但力度較大的是在污水處理和礦業廢渣的處理上,相對來說對空氣污染的治理較為滯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空氣凈化裝置,有效解決當前空氣污染嚴重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一種空氣凈化裝置,它包括機架、排氣通道、凈化池、吸附劑、氣管和氣泵,所述的機架中部為空心構成排氣通道,凈化池設置于排氣通道內部,所述的氣泵包括吸氣泵和排氣泵,吸氣泵通過氣管與排氣通道連接,排氣泵通過氣管與凈化池相連,所述的吸附劑設置在凈化池出氣口處,凈化池內的液體為硫酸鋁、氨水等溶液,飄塵、細菌、病原體通過凈化池凈化處理,基本凈化干凈,凈化池中的揮發性氣體通過吸附劑的二次凈化,不會排放進入空氣中。
所述的吸附劑呈螺旋狀設置,以便于增大吸附面積。
為了進一步除塵,所述的一種空氣凈化裝置還包括靜電除塵裝置,它由多組靜電集塵柵板組成,多組靜電集塵柵板均勻設置在排氣通道內,與機架固定連接。
為了進一步除塵與殺菌,所述的一種空氣凈化裝置還包括過濾網裝置,它包括粗過濾網、超高密度過濾網和活性炭層,依次設置在排氣通道內,與機架固定連接。
為了實現環保、節能,所述的一種空氣凈化裝置還包括太陽能供能裝置,它設置在機架上方,與機架固定連接,所述的太陽能供能裝置通過電路與吸氣泵和排氣泵連接。
污染的空氣經過經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空氣凈化裝置的處理,極大地得到了凈化,本實用新型對于凈化空氣具有顯著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氣管??2、排氣泵??3、凈化池??4、活性炭層??5、超高密度過濾網??6、粗過濾網??7、靜電集塵柵板??8、吸氣泵??9、太陽能供能裝置??10、排氣通道??11、機架??12、吸附劑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空氣凈化裝置,它包括機架11、排氣通道10、凈化池3、吸附劑12、氣管1和氣泵,所述的機架中部為空心構成排氣通道,凈化池設置于排氣通道內部,所述的氣泵包括吸氣泵8和排氣泵2,吸氣泵通過氣管與排氣通道連接,排氣泵通過氣管與凈化池相連,所述的吸附劑設置在凈化池出氣口處,凈化池內的液體為硫酸鋁、氨水等溶液,飄塵、細菌、病原體通過凈化池凈化處理,基本凈化干凈,凈化池中的揮發性氣體通過吸附劑的二次凈化,不會排放進入空氣中。
所述的吸附劑呈螺旋狀設置,以便于增大吸附面積。
為了進一步除塵,所述的一種空氣凈化裝置還包括靜電除塵裝置,它由多組靜電集塵柵板7組成,多組靜電集塵柵板均勻設置在排氣通道內,與機架固定連接。
為了進一步除塵與殺菌,所述的一種空氣凈化裝置還包括過濾網裝置,它包括粗過濾網6、超高密度過濾網5和活性炭層4,依次設置在排氣通道內,與機架固定連接。
為了實現環保、節能,所述的一種空氣凈化裝置還包括太陽能供能裝置9,它設置在機架上方,與機架固定連接,所述的太陽能供能裝置通過電路與吸氣泵和排氣泵連接。
污染的空氣經過經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空氣凈化裝置的處理,極大地得到了凈化,本實用新型對于凈化空氣具有顯著的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華龍環保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安徽華龍環保技術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6300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