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應變式稱重傳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20595.5 | 申請日: | 2013-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638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8 |
| 發明(設計)人: | 劉立峰;芮立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瑞途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G3/13 | 分類號: | G01G3/1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應變 稱重 傳感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稱重傳感器,尤其涉及一種應變式稱重傳感器。
背景技術
傳感器技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它的誤差大小直接影響到測控系統的性能和測量準確度。現代測控系統對傳感器的準確度、穩定性和工作條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變式稱重傳感器是電子衡器的核心部件,在工業、農業等領域的生產、銷售、質量控制、產品分級等諸多環節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受自身材質、工藝等條件的限制以及溫度等外界環境影響,其輸入和輸出特性存在非線性誤差。為了保證傳感器輸入輸出之間具有線性關系,除了對其本身在設計和工藝上采取一定措施之外,還必須對它進行非線性補償。
最早的補償方法是采用硬件處理方法來實現的,但這種方法缺乏靈活性,并且硬件電路的介入本身又會帶來新的非線性因素,補償工藝的復雜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生產的效率。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利用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傳感器系統的靜態特性。常用的補償方法有查表法、支持向量機法、歸十算法、神經網絡法、遺傳算法等。然而,算法越復雜、編程難度越大,非線性校正模塊依舊存在不可忽視的系統誤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誤差小并且工作狀態穩定的應變式稱重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應變式稱重傳感器,包括放大器、第一電容、第二電容、第一電位器、第二電位器、第三電位器、第一壓敏電阻、第二壓敏電阻、第三壓敏電阻、第四壓敏電阻、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和第七電阻,電壓正極輸入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位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壓敏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壓敏電阻的第一端連接,電壓負極輸入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位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壓敏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壓敏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壓敏電阻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壓敏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一電位器的滑動端與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壓敏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壓敏電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放大器的同相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放大器的第一控制端與所述第二電位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發大器的第二控制端與所述第二電位器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電位器的滑動端分別與所述放大器的正極輸出端和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電位器的滑動端為電路外接端,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放大器的負極輸出端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為電路外接端,所述放大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電位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位器的第一端為電壓輸出端,所述第三電位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電位器的滑動端和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接地。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應變式稱重傳感器的結構簡單、誤差小并且工作狀態穩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應變式稱重傳感器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瑞途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成都瑞途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2059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機載天線放大器的同步電源控制器
- 下一篇:一種C型培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