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間隙入路的暴露器械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51777.1 | 申請日: | 2013-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5980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7 |
| 發明(設計)人: | 曹曉建;李海俊;謝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7/02 | 分類號: | A61B17/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繆友菊 |
| 地址: | 210029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脊柱 后路 切口 椎旁肌 間隙 暴露 器械 | ||
1.一種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間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棘突側椎板拉鉤和與其配合使用的椎板外側拉鉤,所述棘突側椎板拉鉤由第一手柄和第一拉鉤體構成,所述第一拉鉤體為呈L型金屬條,所述第一拉鉤體的一端與第一手柄連接,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手柄方向彎折,端部沿第一拉鉤體寬度方向設有水平齒部件,所述水平齒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拉鉤體的另一端靠近第一手柄的一側且與端部的夾角為鈍角;所述椎板外側拉鉤由第二手柄和第二拉鉤體構成,所述第二拉鉤體為呈L型的金屬條,所述第二拉鉤體的一端與第二手柄連接,另一端設有向遠離第二手柄方向彎折的舌狀凸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間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鉤體包括第一水平段和第一垂直段,所述第一水平段與第一垂直段的夾角為80±10度,所述第一手柄與第一水平段之間呈165±15度的折角,所述第一手柄位于第一水平段與第一垂直段相對的一側,所述第一拉鉤體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手柄方向彎折10±10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間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鉤體包括第二水平段和第二垂直段,所述第二水平段和第二垂直段的夾角為100±10度,所述第二手柄與第二水平段之間呈165±15度的折角,所述第二手柄位于第二水平段與第二垂直段相對的一側,所述第二拉鉤體的另一端的舌狀凸起向遠離第二手柄方向彎折10±5度。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間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連接端均呈魚嘴狀的扁平結構,所述第一拉鉤體與第二拉鉤體厚度均為2±1mm,寬度均為25±10mm;所述第一水平段和第二水平段的長度均為100±50mm。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間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長度為40±10或60±10mm,所述第一拉鉤體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一手柄方向彎折的長度為10±5mm,所述水平齒部件的齒的長度為5±2mm。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間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垂直段的長度為55±10或75±10mm,所述第二拉鉤體的另一端設有兩個長度為5±2mm的舌狀凸起。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后路小切口椎旁肌間隙入路的暴露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握持部的外表面上刻有交叉的細條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未經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5177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外科消化道手術使用的電動軟桿消化道端端吻合器
- 下一篇:新型彩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