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吸盤吸膜掛鉤的空氣收集氣囊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20031211.2 | 申請日: | 2013-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4849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23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羅妙唯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羅妙唯 |
| 主分類號: | F16B47/00 | 分類號: | F16B47/00;A47G29/08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393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吸盤 掛鉤 空氣 收集 氣囊 | ||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掛鉤產(chǎn)品的技術(shù)領(lǐng)域,特指一種吸盤吸膜掛鉤的空氣收集氣囊。
背景技術(shù):
目前,日用品吸盤和吸膜掛鉤,其是依靠大氣壓壓緊在墻壁上,我們從托里拆利試驗開始就知道,大氣壓可以維持76厘米汞柱高,即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每平方厘米約1千克的壓強,大氣壓壓緊吸盤和吸膜表面的同時,也拼命往粘貼面內(nèi)壓,把空氣壓入吸盤或吸膜貼面內(nèi),使用時間長了,越積越多,澎漲擴散到一定程度,最后造成脫落,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個新的構(gòu)思,吸盤或吸膜增加一個收集壓入空氣的氣囊結(jié)構(gòu),氣囊體積越大,能夠吸納更多壓入的空氣,相對地使用時間越長,其使用的持久性將得到大大的提高。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吸盤或吸膜掛鉤,大氣壓把空氣壓入吸盤或吸膜內(nèi)造成容易脫落的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結(jié)構(gòu)簡單,加工容易的產(chǎn)品技術(shù)方案。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shù)方案:該吸盤吸膜掛鉤的空氣收集氣囊包括吸貼件,氣囊,通氣管道和毛細槽等;氣囊和吸貼件通過通氣管道相連接。
所述的吸貼件,包括用于掛鉤的盤狀的吸盤,平面狀的厚吸貼和薄吸膜,吸盤和吸貼吸膜依靠大氣壓壓貼緊在墻上,帶有靜電的材料,還具有靜電吸附作用。
所述的氣囊是薄壁的(例如用0.5mm厚),主要是考慮安裝吸盤吸膜之前,容易把里面的空氣擠干凈,氣囊可以是各種造型的(例如小鳥造型,使用過程中,原來干癟的會很慢很慢地澎漲長大,小鳥長大了預(yù)示著要飛走),以增加生活情趣。為了不影響掛鉤的外觀,可以用園環(huán)體干癟的氣囊盤繞在掛鉤支座四周并隱藏在掛鉤壓蓋里面。
所述的通氣管道包括氣囊管,吸盤管,氣囊口和吸盤口。氣囊管和吸盤管是中空的,吸盤管開設(shè)于掛鉤支座邊緣的附近,是澎漲氣體的必經(jīng)之地,通常支座底部是不粘墻壁的,掛鉤使用時間長了,大氣壓壓入的空氣將匯集到支座底部,由支座底部為中央?yún)^(qū)域向四周澎漲擴散,最后導(dǎo)致脫落。氣囊,通氣管道和吸貼件有多種連接方式,第一種方式:氣囊、氣囊管、吸盤管與吸貼件四件一體連接并貫通。第二種方式:氣囊口對準吸盤口,直接密封相連接并貫通(例如不用氣囊管和吸盤管,氣囊和吸膜直接粘合貫通)。第三種方式:氣囊管與氣囊一體連接并貫通,吸盤管與吸貼件一體連接并貫通,氣囊管內(nèi)徑與吸盤管外徑配合(或氣囊管外徑與吸盤管內(nèi)徑配合),氣囊管和吸盤管密封相連接并貫通(例如使用UV膠,氣囊管套入吸盤管密封粘接并貫通)。
所述的毛細槽是窄而淺的細槽(例如用0.8mm寬,0.3mm深),毛細槽的作用是把匯集的中央空氣通過它和通氣管道通入氣囊,這是更好地把中央空氣通入氣囊,吸膜中生產(chǎn)工藝不易實現(xiàn)時可以不用。
這樣,掛鉤使用吸盤吸膜掛鉤的空氣收集氣囊,假如原來空氣壓入吸盤或吸膜1立方厘米1年就會脫落,現(xiàn)在用了5立方厘米的氣囊,不考慮材料老化等因素,最多5年就會脫落,吸盤吸膜掛鉤可以吸納更多由大氣壓壓入的空氣,掛鉤使用的持久性得到數(shù)倍的提高。
附圖說明: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是圖1剖視放大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中各零件編號:
1-吸貼件?????2-氣囊?????3-通氣管道?????31-吸盤管?????32-氣囊管
33-吸盤口????34-氣囊口??4-毛細槽???????5-支座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見圖1、2,本例主要由吸貼件1(吸盤),氣囊2,通氣管道3和毛細槽4組成,通氣管道3包括吸盤管31和氣囊管32;氣囊2,氣囊管32,吸貼件1和吸盤管31四件一體連接并貫通,吸盤管31離支座5的邊緣有6mm;安裝吸盤之前,盡量把氣囊2里面的空氣擠干凈,中央空氣通過毛細槽4和通氣管道3通入氣囊2。生產(chǎn)方面,至少包含兩套生產(chǎn)工序,首先注塑出吸盤和半成品氣囊,然后再吹塑出成品氣囊。
實施例2:見圖2,本例主要由吸貼件1(吸盤),氣囊2和毛細槽4,吸盤口33和氣囊口34組成,氣囊口34對準吸盤口33,氣囊2和吸貼件1直接密封粘合并貫通,安裝吸盤之前,盡量把氣囊2里面的空氣擠干凈,中央空氣通過毛細槽4,吸盤口33,氣囊口34通入氣囊2。
實施例3:見圖4、2,本例主要由吸貼件1(吸盤),氣囊2,通氣管道3和毛細槽4組成,通氣管道3包括氣囊管32和吸盤管31;氣囊管32的內(nèi)徑與吸盤管31的外徑配合,使用UV膠,氣囊管32套入吸盤管31密封粘接并貫通,安裝吸盤之前,盡量把氣囊2里面的空氣擠干凈,中央空氣通過毛細槽4和通氣管道3通入氣囊2。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羅妙唯,未經(jīng)羅妙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31211.2/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