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雙履帶獨立行走鉆機液壓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30115.6 | 申請日: | 2013-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1416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07 |
| 發明(設計)人: | 姚亞峰;姚寧平;宋海濤;梁春苗;白穩樂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21B7/02 | 分類號: | E21B7/02;F15B21/04;B60K17/1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維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 地址: | 710075 陜西省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履帶 獨立 行走 鉆機 液壓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履帶獨立行走鉆機液壓系統。
背景技術
履帶式鉆機在煤礦坑道鉆探中的應用已很普遍,目前的履帶式鉆機主要有整體履帶式鉆機和分體履帶式鉆機。整體履帶式鉆機尺寸較大,主要應用于巷道尺寸條件較好的煤礦,分體履帶式鉆機則主要應用于巷道較狹窄的煤礦,在使用中發現分體履帶式鉆機對于巷道條件具有較好的適用性,但分體履帶鉆機在行走時需要用油管連接起來,但行走時需注意兩車體的同步問題,防止扯斷油管,到達工作位后,車體位置的調整不靈活,不能隨意布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兩部分液壓系統在鉆機行走時獨立工作、打鉆時用連接油管連接后共同工作的雙履帶獨立行走鉆機液壓系統。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雙履帶獨立行走鉆機液壓系統,包括泵車液壓系統和鉆車液壓系統,兩系統通過連接油管連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泵車液壓系統包含有獨立的泵車電動機、主泵和泵車油箱,主泵從泵車油箱吸入低壓油,輸出的高壓油進入主泵功能換向閥,分出兩路油:一路進入泵車行走多路閥,通過泵車行走多路閥兩聯連接左右泵車履帶馬達;另一路進入連接油管Ⅰ;
所述的鉆車液壓系統包含有獨立的鉆車電動機、副泵和鉆車油箱;副泵從鉆車油箱吸入低壓油,輸出的高壓油進入副多路閥,控制給進油缸、穩固油缸、鉆車履帶馬達的動作;來自泵車液壓系統中主泵功能換向閥的液壓油通過連接油管Ⅰ進入主多路閥,控制回轉馬達和給進油缸。
所述的主泵的回油有兩路:一路直接經泵車冷卻器和泵車回油濾油器回到泵車油箱;另一路主多路閥的回油經連接油管Ⅲ通過泵車冷卻器和泵車回油濾油器回到泵車油箱。
所述的副泵的回油通過鉆車冷卻器和鉆車回油濾油器回到鉆車油箱。
來自鉆車液壓系統中的負載反饋油經連接油管Ⅱ和來自泵車行走多路閥的負載反饋油通過梭閥相比較后,進入主泵的控制器控制主泵的排量變化。
來自副泵控制口的液壓油進入副泵油路板上的調壓閥,控制副泵排量的變化。
所述的主泵經泵車吸油濾油器從泵車油箱吸入低壓油;
所述的副泵經鉆車吸油濾油器從鉆車油箱吸入低壓油。
所述的副多路閥為六聯串并聯閥,第一聯與其余聯串聯,其余各聯之間為并聯;
第一聯置于前位時,副泵油液進入副泵油路板,通過副泵給進閥進入給進油缸,控制給進油缸的動作;第一聯在中位時,副泵油液進入副多路閥第二至第六聯,通過每一聯閥分別控制機身調角油缸和鉆車穩固油缸的動作;第一聯置于后位時,副泵油液進入鉆車行走多路閥,該閥兩聯通過鉆車行走手柄控制鉆車履帶馬達的動作,鉆車行走多路閥置于中位時,鉆車履帶馬達制動;副多路閥各聯置于中位時,副泵卸荷。
所述的主多路閥第一聯通過回轉油路板進入回轉馬達,控制回轉馬達的動作;第二聯通過給進油路板進入給進油缸,控制給進油缸的動作;主多路閥處于中位時,主泵卸荷,回轉馬達處于浮動狀態。
所述的給進油路板上集成有液壓鎖Ⅰ和液壓鎖Ⅱ兩組液壓鎖,液壓鎖Ⅰ連接來自主多路閥的液壓油,液壓鎖Ⅱ連接來自副泵油路板的液壓油;
所述的給進油路板上集成有直動換向閥、節流口及液控換向閥,直動換向閥進口連接回轉油路板,液控換向閥的液控口連接節流口,液控換向閥的工作口與給進油缸連接;
所述的給進油路板上集成有液控二位閥,其液控端連接來自擰卸鉆桿閥的液壓油,工作口連接給進油缸。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履帶式鉆機的分體化液壓傳動及其獨立控制,相比當前的整體履帶式鉆機,單個車體尺寸小,適用于特殊巷道和使用工況;相比當前的分體履帶式鉆機,單個車體可單獨控制,鉆車和泵車行走時不需連接油管,因此不會相互限制,鉆車和泵車在鉆場的布置很方便,具備很強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液壓原理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未經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3011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