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預應力式樁基托換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22073.1 | 申請日: | 2013-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6610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7 |
| 發明(設計)人: | 魏立新;劉芳;劉力英;范金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02D27/48 | 分類號: | E02D27/48;E02D3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方振昌 |
| 地址: | 510060 廣東省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預應力 樁基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結構改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基礎托換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基礎托換工程是指在現有基礎建筑物的正下方開挖土方時,為了消除對現有基礎建筑物功能與結構等可能帶來的影響,對現有基礎建筑物進行加固補強、新基礎設置及新舊基礎替換等工程。
承臺結構是橋梁工程下部結構轉換為樁基礎結構的一種構造物,當新建工程需要占用地下原有承臺或樁基結構的空間位置時,則需要對原有承臺或樁基結構采用托換技術措施,拆除原有結構,新建托換結構將承擔原有結構的荷載。
傳統托換承臺的做法是在新、舊承臺結構面上澆筑混凝土、植筋,主要受力機理為靠接合面粘結的摩擦力及植筋的錨固力,但這種做法對于舊結構參與新結構受力時,在同步受力方面,舊結構會有承載滯后的現象,使得新結構斷面不得不做得更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對于新、舊結構傳遞受力性能好且造價成本低的預應力式樁基托換結構。?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預應力式樁基托換結構,包括設置在原有承臺四周和下方的新建承臺,在新建承臺內布置有預應力鋼束,預應力鋼束包括對稱布置于原有承臺兩側的橫向預應力鋼束和布置于原有承臺下方的豎向預應力鋼束。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預應力式樁基托換結構的改進,橫向預應力鋼束為弧拱部朝外的弧形狀鋼束。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預應力式樁基托換結構的改進,豎向預應力鋼束為弧拱部朝下且中間段呈直線狀的弧形狀鋼束。
有益效果:此預應力式樁基托換結構及其施工方法通過在原有承臺兩側和下方布置有橫向預應力鋼束和豎向預應力鋼束,并且對其進行張拉,進而整體上產生水平指向原有承臺的橫向預應力和垂直指向原有承臺的豎向預應力,橫向預應力使新建承臺結構對原有承臺產生了一個結合力,從而使新、舊結構連接緊密,共同承受結構成型后的荷載,而豎向預應力可以抵消原有承臺受到荷載時在其下緣產生的拉應力。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采用本實用新型進行樁基托換的原有承臺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4,,一種預應力式樁基托換結構,包括設置在原有承臺1四周和下方的新建承臺2,在新建承臺2內布置有預應力鋼束,預應力鋼束包括對稱布置于原有承臺1兩側的橫向預應力鋼束3和布置于原有承臺1下方的豎向預應力鋼束4。
通過在原有承臺1兩側和下方布置有橫向預應力鋼束3和豎向預應力鋼束4,并且對其進行張拉,進而整體上產生水平指向原有承臺1的橫向預應力和垂直指向原有承臺1的豎向預應力,橫向預應力使新建承臺結構對原有承臺1產生了一個結合力,從而使新、舊結構連接緊密,共同承受結構成型后的荷載,而豎向預應力可以抵消原有承臺1受到荷載時在其下緣產生的拉應力。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橫向預應力鋼束3為弧拱部朝外的弧形狀鋼束。
當對橫向預應力鋼束3張拉后,橫向預應力鋼束3便會在新建承臺2寬度方向上產生由新建承臺2指向原有承臺1的預應力,進而使新建承臺2對原有承臺1兩端產生相向的結合力,從而使新、舊結構連接緊密,共同承受結構成型后的荷載。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豎向預應力鋼束4為弧拱部朝下且中間段呈直線狀的弧形狀鋼束。
豎向預應力鋼束4兩側端為弧形狀,而中間段為直線狀,當對豎向預應力鋼束4張拉后,呈直線狀部分的豎向預應力鋼束4便會產生預應力,在拆除原有承臺1的樁基并利用新建承臺2進行托換時,該預應力可以抵消原有承臺1受到荷載時在其下緣產生的拉應力,而呈弧形狀部分的豎向預應力鋼束4便會在新建承臺2長度方向上產生由新建承臺2指向原有承臺1的預應力,進而使新建承臺2對原有承臺1兩端產生相向的結合力,從而使新、舊結構連接緊密,共同承受結構成型后的荷載。
弧形狀部分的豎向預應力鋼束4和橫向預應力鋼束3在張拉后,使原有承臺1處于四向受力的狀態,即使原有承臺1四個方向都受到來自新建承臺2對原有承臺1的作用力,可使新、舊結構之間更好的傳遞受力,進一步提高結構的承載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未經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2207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低壓LED燈管
- 下一篇:帶氣管的車間組裝用皮帶流水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