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帕金森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84420.4 | 申請日: | 2013-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854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潘根起;潘恒曄 | 申請(專利權)人: | 潘根起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88 | 分類號: | A61K36/8988;A61P25/16;A61K35/32;A61K35/56;A61K35/64;A61K9/00;A61K9/20;A61K9/48 |
| 代理公司: | 鄭州聯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張智偉;王聚才 |
| 地址: | 457400 河南省濮陽***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帕金森病 中藥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了一種治療帕金森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帕金森病屬祖國醫學“顫震”范疇,亦稱“顫振”或稱“振掉”。《內經》無顫震之名,但有類似記載,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于肝”中“掉”的表現。《證治準繩·雜病》釋曰:“顫,搖也;振,動也。筋脈約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風之象也……。”其病機為:腦髓與肝、脾、腎等臟器受損而發生的退行性病變。關鍵在于腎虛精虧,筋脈失榮;脾虛生化不足,致腦髓失充;或痰熱動風,致使心神失主,筋脈約束不住而莫能任持。臨床以頭部或肢體搖動、顫抖為主要表現。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以黑質多巴胺(DA)能神經元變性缺失和路易小體形成為特征。臨床表現為: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異常等。而現代西醫學對特發性帕金森病的病因迄今仍未明,更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只能采取對癥治療,以期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但無法控制病情逐漸加重的進程。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帕金森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該組合物具有:益氣養血、益精填髓、活血通絡、熄風止痙的功效;對因腦髓與肝、脾、腎等臟器受損而引發的帕金森病,早期應用,能有效改善或控制癥狀,延緩病情加重的進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治療帕金森病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數的各原料藥制成:天麻1-10份、鉤藤10-15份、全蝎2-5份、地龍5-15份、蟬蛻3-10份、僵蠶1-10份、人參5-10份、黃芪10-60份、雞血藤10-30份、龜甲15-30份、鹿角膠5-10份、補骨脂6-15份、三七1-10份、川芎3-10份、丹參5-15份。
進一步,所述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數優選為:天麻10份、鉤藤12份、全蝎3份、地龍10份、蟬蛻10份、僵蠶10份、人參10份、黃芪30份、雞血藤15份、龜甲15份、鹿角膠10份、補骨脂10份、三七10份、川芎10份、丹參15份。
較好地,所述龜甲為炙龜甲。
所述中藥組合物按常規方法制成任何一種臨床上可接受的制劑,比如煎劑、蜜丸、濃縮丸或膠囊劑。可根據不同制劑的需要,選取添加相應的常規輔料。
制備方法及使用方法:
急性期用煎劑:以重量/體積比計,稱取天麻1-10g、鉤藤10-15g、全蝎2-5g、地龍5-15g、蟬蛻3-10g、僵蠶1-10g、人參5-10g、黃芪10-60g、雞血藤10-30g、龜甲15-30g、鹿角膠5-10g、補骨脂6-15g、三七1-10g、川芎3-10g、丹參5-15g,然后將這15味中藥放入砂鍋內,第一煎加水600ml,浸泡30min,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30min,取藥液約350ml;第二煎加水500ml,先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25min,取藥液約350ml;把兩煎藥液混勻后分兩次服,早晚各服一次,溫服。
疾病穩定期用蜜丸、濃縮丸或膠囊劑:按重量配比稱取天麻1-10份、鉤藤10-15份、全蝎2-5份、地龍5-15份、蟬蛻3-10份、僵蠶1-10份、人參5-10份、黃芪10-60份、雞血藤10-30份、龜甲15-30份、鹿角膠5-10份、補骨脂6-15份、三七1-10份、川芎3-10份、丹參5-15份,然后將這15味中藥粉碎后過100目或120目篩,制成極細藥粉后:①將藥粉和蜜按1:1.5重量比例制成蜜丸,每丸3g,每次服6g,每日服兩次;或②將藥粉裝入空心膠囊,每粒0.3g,每次服6粒,每日服三次;或③將藥粉按現有技術工藝制成濃縮丸,每8丸相當于原生藥3g,每次服8丸,每日服三次。
本發明藥理如下:
天麻:味甘。性平。歸肝經。具有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之功。本品味甘質潤,藥性平和,故可用治各種病因之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不論寒熱虛實,皆可配伍應用。本品還有祛外風、通經絡的作用。用治風中經絡、手足不遂、肢體麻木、關節屈伸不利、痙攣抽搐等癥。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天麻具有降低外周血管、腦血管和冠狀血管阻力等作用。
鉤藤:味甘。性微寒。歸肝、心包經。具有息風止痙、清熱平肝之功。本品有緩和的息風止痙作用。為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之常用藥。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鉤藤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降血脂等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潘根起,未經潘根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8442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