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液體泄漏后的設備保護閥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42224.0 | 申請日: | 2013-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132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13 |
| 發明(設計)人: | 張春云;任士水 | 申請(專利權)人: | 沁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17/36 | 分類號: | F16K17/36;F16K31/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譽威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董云海 |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液體 泄漏 設備 保護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閥門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液體泄漏后的設備保護閥。
背景技術
液體處理設備通常由許多管道將其內部的各部件連通,而連接管道容易出現泄漏,特別是凈水機這種水處理設備,由于水的流動性好,只要出現接頭縫隙或管道破裂就會出現泄漏,這種滲漏不僅影響設備的使用,還可能致使設備中電路部件和其它部件出現安全隱患。現有的液體處理設備設有泄漏保護裝置,包括檢測和處理裝置,檢測裝置主要采用電子感應裝置,處理裝置主要包括與電子感應裝置聯動的電磁閥,電磁閥根據電子感應裝置發出的控制信號,對管路的開閉進行操作;電子感應裝置首先需要在設備易泄漏處設置集水槽,其次在集水槽中設置傳感器,當水泄漏后匯集在集水槽中,傳感器感應到泄漏的水而發出泄漏信號。
然而,現有技術的缺點在于檢測線路復雜,設備成本高,需要經常地維護。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缺陷,通過具有杠桿結構及特殊的支撐結構的保護閥來控制管路的開閉,以達到對液體泄漏后的設備進行保護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液體泄漏后的設備保護閥,包括:閥體,其設有水流管路;閥芯,其在上述閥體中運動以控制上述水流管路的打開和閉合;杠桿,其一端與上述閥芯相連接,另一端通過推頂彈簧與上述閥體相連接;杠桿架,其上設有杠桿支點,上述杠桿可轉動地連接在該杠桿支點上;液體接收盤,其設置在上述設備易泄漏部位所對應的位置;浸水支架,其一端與上述杠桿相抵接,另一端固定在上述液體接收盤內,該浸水支架由吸水變軟的材料制成。其中,當上述設備未泄漏正常工作時,上述浸水支架對杠桿的支撐力與上述推頂彈簧對杠桿的推力平衡,此時水流管路處于打開狀態,當上述設備出現泄漏,泄漏的液體流入上述液體接收盤中,上述浸水支架吸收泄漏的液體后變軟導致浸水支架失去對杠桿的支撐,在上述推頂彈簧的彈力推頂作用下,杠桿繞杠桿支點轉動,同時帶動閥芯運動,從而關閉水流管路。
上述技術方案中,閥體設有第一密封圈,當所述水流管路處于打開狀態時,該第一密封圈將所述閥芯與閥體之間的縫隙封閉。
上述技術方案中,閥芯上設有第二密封圈,該第二密封圈隨閥芯運動,當所述水流管路處于關閉狀態時,該第二密封圈將所述閥芯與所述水流管路之間的縫隙封閉。
上述技術方案中,閥體設有延伸部,所述杠桿的另一端通過所述推頂彈簧連接在所述閥體的該延伸部上,所述液體泄漏后的設備保護閥還包括:導桿,其可滑動地穿設于所述閥體的延伸部上,并且導桿穿過所述推頂彈簧連接于所述杠桿的所述另一端。
上述技術方案中,閥芯與杠桿之間通過插銷和銷孔的結構相連接,并且所述銷孔為長條形。
上述技術方案中,導桿與杠桿之間通過插銷和銷孔的結構相連接,并且所述銷孔為長條形。
上述技術方案中,液體接收盤還設有集液槽,并且所述浸水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液體接收盤的該集液槽處。
上述技術方案中,吸水變軟的材料為硬海綿、壓縮毛巾或紙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過簡單的杠桿結構配合浸水后軟化的支撐結構控制管路的開閉,省去了現有技術中的電子感應裝置,成本較低、使用安全且維護簡單。
2.通過插銷與長條形銷孔的連接設計,使杠桿結構更加靈活。
3.通過集液槽的設計,使保護閥的靈敏度更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液體泄漏后的設備保護閥的結構示意圖(示出管路打開的狀態);
圖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液體泄漏后的設備保護閥的結構示意圖(示出管路閉合的狀態);
圖3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液體泄漏后的設備保護閥的結構示意圖。
結合附圖在其上標注以下附圖標記:
1-閥體,11-水流管路,12-延伸部,13-導引孔,14-第一密封圈,2-閥芯,21-第二密封圈,22-第一銷孔,3-杠桿架,31-杠桿支點,41-導桿,411-第二銷孔,42-推頂彈簧,43-浸水支架,5-杠桿,51-第一插銷,52-第二插銷,6-液體接收盤,61-集液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沁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沁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4222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