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沿海灘涂鹽堿地甜高粱覆膜起壟耐鹽種植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96064.0 | 申請日: | 2013-10-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185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2 |
| 發明(設計)人: | 郭文琦;李春宏;張培通;殷劍美;韓曉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張素卿 |
| 地址: | 21001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沿海 灘涂 鹽堿地 高粱 覆膜起壟耐鹽 種植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沿海灘涂鹽堿地甜高粱“覆膜起壟”耐鹽種植方法,一種甜高粱耐鹽栽培技術,是含鹽量在0.5%以下的沿海灘涂鹽堿地進行甜高粱種植的新方法,屬于栽培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江蘇省人口多、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目前成為江蘇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沿海灘涂鹽堿地是江蘇省農業發展的重要后備資源,開發灘涂鹽堿地對于緩解人增地減矛盾、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江蘇省灘涂鹽堿地發展種植業,能夠充分利用田間完整的溝系,在作物種植期間通過豐富的降雨沖刷作用降低土壤鹽分;作物生長覆蓋降低土壤水分蒸發,也可有效控制土壤耕層返鹽;農作物種植過程殘留的大量有機質則利于改善鹽堿土理化結構,因此發展種植業是江蘇省沿海灘涂鹽堿地農業利用和脫鹽改良的最經濟有效途徑。甜高粱是耐鹽耐瘠能力較強的作物,具有能飼糧多種用途的優勢,適宜在江蘇省沿海灘涂鹽堿地種植,而且隨著江蘇省規模養殖業發展,對牧草和飼料需求激增,利用沿海灘涂鹽堿地等邊際土壤發展甜高粱生產,具有廣闊的前景,也為江蘇省沿海灘涂鹽堿地種植業發展提供了新的選擇。目前甜高粱栽培技術方面還主要是針對正常土地或者內陸旱地甜高粱種植的研發,對灘涂鹽堿地甜高粱種植的指導作用不太明顯,限制了鹽堿地甜高粱種植的發展。本發明針對沿海灘涂鹽堿地甜高粱種植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研制的新型耐鹽種植方法,將為利用沿海灘涂鹽堿地進行甜高粱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
鹽堿地種植甜高粱與正常土壤種植存在較大差異,尤其出苗率和成苗率、拔節后快速生長期的生長速率是決定鹽堿地種植甜高粱成敗的關鍵。研究表明,沿海灘涂鹽堿地土壤含鹽量分布具有“時空不均衡”的特點:在時間上,雨季土壤耕作層鹽分含量低,旱季土壤耕作層鹽分含量高;在空間上,不僅不同土層地塊含鹽量存在差異,而且土壤表層水分由于蒸發減少促進下層水分和鹽分向上運動,導致鹽分在表層富集,而地面覆蓋可降低土壤表面蒸發,降低耕層土壤含鹽量。本種植方法利用耕層土壤含鹽量受土壤水分動態影響的特點,人為制造“田間低鹽帶”,促進出苗發苗,同時調節好播期,使甜高粱拔節后快速生長期與耕作層“低鹽期”同步,以獲得較高的產量。本發明利用沿海灘涂鹽堿地土壤含鹽量分布具有“時空不均衡”的特點和甜高粱生長發育規律,有效實現在鹽脅迫下提高甜高粱出苗發苗能力和生物學產量。
技術方案
沿海灘涂鹽堿地甜高粱“覆膜起壟”耐鹽種植方法,其特征是:
1)整地與作畦:選擇地勢平整,排灌方便、土壤鹽分含量低于0.5%地塊,基肥施用:普通25%三元素復合肥50kg/畝+尿素10kg/畝,或45%高濃度復合肥30?kg/畝,耕翻后迅速耙耪保墑,整平田塊后按凈畦面3~4m作畦,每隔20m開一腰溝,利于灌排降鹽;
2)覆膜起壟種植:甜高粱按照大行距80cm、小行距40cm的大小行間隔種植,播種覆土后,小行加蓋地膜,在膜邊壅高度4-6cm、寬度8-12cm的小壟,出苗后破膜放苗;
3)適宜密度確定:土壤鹽分含量在0.4~0.5%的鹽堿地,密度以8000~10000株/畝為宜;土壤鹽分含量在0.3~0.4%的鹽堿地,密度以7000~8000株/畝為宜;土壤鹽分低于0.3%,密度以6000株/畝為宜;
4)播種:選擇沿海灘涂地區含鹽量低于0.5%的鹽堿地,播種前施足基肥,耙耱整平地塊,并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g拌1kg甜高粱種防治黑穗病;
5)定苗保苗措施:三~五葉期間苗,密度控制在適宜范圍內;
6)適期施用拔節肥:甜高粱拔節期以氮肥為主,尿素20kg/畝,采取溝施或打洞穴施,施肥深度3~5cm;
7)病蟲草害防治:播種覆土后立即用40%阿特拉津膠懸液300毫升/畝兌水25kg均勻噴灑于土表,噴除草劑后再蓋膜;若前期雜草控制不好,則于甜高粱4~5葉期,用40%阿特拉津膠懸液250mL/畝兌水35kg均勻噴霧雜草莖葉;
高粱蚜蟲點片發生時,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3000~3500倍液防治;玉米螟危害心葉時,5%銳勁特懸浮劑?30~40?mL/畝或2.5%敵殺死20?mL/畝,對水30~50?kg噴霧進行心葉防治;在甜高粱揚花末至灌漿初期加強粟穗螟防治,用18%殺蟲雙水劑?200~250?mL/畝,或巴丹可濕性粉劑50g/畝加10%吡蟲啉10~15?g/畝,兌水40~60?kg噴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未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9606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四臺水泵的恒流量智能節電保護控制系統
- 下一篇:平地機變功率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