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處理無線通信系統中波束成形回傳的方法及其通信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95816.1 | 申請日: | 2013-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80292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22 |
| 發明(設計)人: | 郭秉衡 | 申請(專利權)人: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4B7/06 | 分類號: | H04B7/06;H04L1/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創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純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處理 無線通信 系統 波束 成形 方法 及其 通信 裝置 | ||
1.一種處理一波束成形回傳的方法,用在一無線通信系統的一基地臺中,該方法包含有:
接收包含有一干擾的信息的一消息,該干擾是由該無線通信系統的一通信裝置及該基地臺間一通信所產生;
根據該干擾的該信息,決定信道信息的一準確度準位;
控制該通信裝置傳送具有該準確度準位的該信道信息到該基地臺;以及
在接收該通信裝置所傳送的該信道信息后,根據該信道信息,執行一波束成形以與該通信裝置進行通信;
其特征在于,該消息是由該無線通信系統的另一基地臺所傳送,或由該另一基地臺的一涵蓋區域中另一通信裝置所傳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信息包含有該干擾的一嚴重程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信道信息的該準確度準位相關于該通信裝置用來傳送該信道信息所使用的位元的一數量。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基地臺還根據該基地臺的一數據流負載、該基地臺的一載波頻率、該基地臺及該通信裝置間一信道質量、該通信裝置的一電池狀態、該通信裝置的一服務型態及/或該通信裝置的一移動性準位,決定該準確度準位。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基地臺的一涵蓋區域與該另一基地臺的該涵蓋區域重迭。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基地臺是該通信裝置的一服務基地臺,以及該另一基地臺是該通信裝置的一鄰近基地臺。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基地臺還根據該另一基地臺的一數據流負載、該另一基地臺的一載波頻率、該另一基地臺及該另一通信裝置間一信道質量、該另一通信裝置的一電池狀態、該另一通信裝置的一服務型態及該另一通信裝置的一移動性準位中至少一者,決定該準確度準位。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該通信裝置傳送具有該準確度準位的該信道信息到該基地臺的步驟包含有:
傳送該信道信息的該準確度準位到該通信裝置,以供該通信裝置傳送具有該準確度準位的該信道信息到該基地臺。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該通信裝置傳送具有該準確度準位的該信道信息到該基地臺的步驟包含有:
根據該準確度準位,決定一參考信號組態;
根據該參考信號組態,產生一參考信號;以及
傳送該參考信號到該通信裝置,以供該通信裝置獲得具有該準確度準位的該信道信息,以及傳送該信道信息到該基地臺。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干擾對應于一資源,以及該方法包含有:
根據該干擾的該信息,決定該資源的該信道信息的該準確度準位;
控制該通信裝置傳送具有該準確度準位的該資源的該信道信息到該基地臺;以及
在接收該通信裝置所傳送的該信道信息后,根據該信道信息,執行一波束成形以通過該資源與該通信裝置進行通信。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資源是由一子頻帶、一信令時間區間、一分量載波及/或一傳送點來識別。
12.一種處理一波束成形回傳的方法,用在一無線通信系統的一基地臺中,該方法包含有:
接收包含有一干擾的信息的一消息,該干擾是由該無線通信系統的一通信裝置及該基地臺間一通信所產生;
根據該干擾的該信息,決定用來執行一波束成形的復數個傳送天線的一數量;
控制該通信裝置傳送對應于該復數個傳送天線的信道信息到該基地臺;以及
在接收該通信裝置所傳送的該信道信息后,根據該信道信息,以該復數個傳送天線執行該波束成形,以與該通信裝置進行通信;
其特征在于,該消息是由該無線通信系統的另一基地臺所傳送,或由該另一基地臺的一涵蓋區域中另一通信裝置所傳送。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復數個傳送天線是該基地臺的可用的傳送天線的一子集合。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信息包含有該干擾的一嚴重程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未經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9581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