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超大噸位單索面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體系施工工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86588.1 | 申請日: | 2013-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984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8 |
| 發明(設計)人: | 楊壽忠;危接來;朱光華;徐國慶;唐吉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城建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1/10 | 分類號: | E01D21/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0013***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超大 噸位 面前 支點 組合式 掛籃 體系 施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專用于架設橋梁的施工方法,具體涉及超大噸位單索面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體系施工工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斜拉橋主梁施工掛籃按其承力結構的受力形式主要分為前支點與后支點兩種。
后支點掛籃的特點是不利用前端斜拉索,全靠掛籃主體結構的剛度,形成懸臂體系,懸掛掛籃底平臺,進行混凝土澆筑。后支點掛籃結構簡單,受力明確,行走方便,在連續剛構橋和斜拉橋上廣泛使用。其主要缺點:掛籃自重和待澆混凝土荷載對前一節段已澆筑的梁將產生較大的施工應力;對于懸臂較大、重量較重的節段,后支點掛籃設計也不經濟。
前支點掛籃的特點是利用待澆節段的斜拉索作為掛籃的前支點,與已澆筑節段上的錨固點一起形成簡支體系,掛籃掛籃平臺以及主要承重結構在橋梁下面。由于前端有斜拉索作用,新澆筑混凝土荷載由前端斜拉索和已澆筑節段共同承受,有利于減少已澆筑節段的施工應力。同時,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初凝前,通過調整前端斜拉索索力,可以調整混凝土節段無應力標高,有利于施工控制。前支點掛籃的主要缺點:掛籃主桁的布置受斜拉索位置的限制較大,特別是針對單索面寬主梁斜拉橋,前支點的斜拉索位于寬主梁的中間,結構空間傳力系統復雜,橫向穩定性設計難度大,主梁橫向的高差調整難度大。另外掛籃的行走系統也比較復雜。
我公司在之前申請的專利(專利授權公開號:CN101831872B)公開了一種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包括行走機構、承力結構、錨固裝置、模板和籃底平臺,所述承力結構包括前支點承力結構和后支點承力結構,前支點承力結構對應于單索面橋面的斜拉索位置,后支點承力結構為兩套,分布于前支點承力結構的兩側,后支點承力結構和前支點承力結構的籃底平臺鉸接連接,并在其上搭設模板;達到了受力結構合理、穩定性好的效果,便于調節底模板標高,滿足寬主梁、長節段、大噸位、單索面斜拉橋等復雜要求。
雖然上述專利公開了一種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但是傳統掛籃的施工工法應用在這種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上具有很多的不便,急需要一種專門用于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的施工工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便于方便操作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施工的超大噸位單索面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體系施工工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超大噸位單索面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體系施工工法流程如下,
(1)??在已澆筑的橋梁段安裝前支點掛籃;
(2)??對掛籃的工作參數按設計值進行初始狀態調整,包括尾吊桿預收力、中吊桿各點預收力、反錨梁預拉力、斜拉索初張拉索力和掛籃初始標高調整、橫向預拉千斤頂初始力調整、掛籃外側標高預抬;
(3)??在橋梁兩翼板上搭設兩套后支點掛籃,并與前支點掛籃連接形成整套體系;
(4)??搭設模板體系并澆筑橋梁底板、腹板和翼板;
(5)??核對標高、索力等參數并鎖定前支點掛籃底平臺上方的三角架前吊桿;
(6)??對混凝土進行養護,待混凝土穩定后解除斜拉索力到混凝土梁上,完成相應的作用力點的轉換并對其參數進行監測;
(7)??進行掛籃體系轉換,安裝行走機構,脫模下降掛籃進入下一節段的施工操作;
在步驟(4)中先澆筑底板和1/2腹板后對標高、橫向預拉力進行監測后再澆筑剩下的腹板,完成腹板澆筑后從兩側向中間澆筑翼板,隨后澆筑頂板。
本施工工法通過試驗研究總結了前、后支點掛籃組合體系在變形協調方面的特點,總結研究了適應這種變形特點的施工工藝和混凝土澆筑工藝,總結了減少變形的方法和措施,使超大噸位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體系從設計研究到實際應用取得成功。前后支點組合式掛籃的前支點掛籃部分,通過斜拉索一次調索,在掛籃體系就位后,調整好前支點掛籃部分的初始索力和初始標高。后支點掛籃部分,利用上三角掛籃的前吊桿,調初始標高。其初始索力和初始標考慮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索力和標高變化,經過細致的理論計算,確保在混凝土初凝前達到監控數值。混凝土養護、預應力張拉后,在體系轉換時,再對索力和標高進行調整,達到斜拉索體系轉換的監控目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城建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城建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8658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