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導熱瀝青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62013.9 | 申請日: | 2013-08-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352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增平;吳興嬌;南曉粉;裴建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安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26/26 | 分類號: | C04B26/26 |
| 代理公司: | 西安創知專利事務所 61213 | 代理人: | 譚文琰 |
| 地址: | 710064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導熱 瀝青 混凝土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導熱瀝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瀝青4~15份,集料100份,礦粉1~5份,碳化硅微粉0.2~5份,復合添加劑0.1~2份;所述復合添加劑由以下質量百分比的成分組成:表面改性劑5%~40%,硫磺粉25%~60%,表面活性劑3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導熱瀝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瀝青5~10份,集料100份,礦粉2~4份,碳化硅微粉0.5~3份,復合添加劑0.5~1份;所述復合添加劑由以下質量百分比的成分組成:表面改性劑20%~30%,硫磺粉35%~45%,表面活性劑3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導熱瀝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瀝青5份,集料100份,礦粉3份,碳化硅微粉1份,復合添加劑0.6份;所述復合添加劑由以下質量百分比的成分組成:表面改性劑25%,硫磺粉40%,表面活性劑35%。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種導熱瀝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瀝青為石油瀝青、煤瀝青或聚合物改性瀝青,或者為石油瀝青、煤瀝青、天然瀝青和聚合物改性瀝青中的至少兩種。
5.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種導熱瀝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硅微粉為α-碳化硅微粉和/或β-碳化硅微粉,碳化硅微粉的平均粒度不大于200目。
6.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種導熱瀝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改性劑為硅烷偶聯劑、鈦酸酯偶聯劑、鋁酸酯偶聯劑或硼酸酯偶聯劑。
7.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種導熱瀝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硫磺粉的平均粒度不大于100目。
8.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種導熱瀝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劑為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十二烷基磺酸鈉、聚乙二醇或十二烷基硫酸鈉。
9.一種制備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導熱瀝青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瀝青加熱至完全熔融,然后在200rpm~500rpm的攪拌條件下向熔融的瀝青中依次加入碳化硅微粉和復合添加劑,得到混合物;
步驟二、將步驟一中所述混合物在溫度為110℃~180℃的條件下高速剪切攪拌5min~60min,得到導熱瀝青結合料;所述高速剪切攪拌的剪切速率為2000rpm~5000rpm;
步驟三、將集料和礦粉在160℃~180℃下拌合5s~30s,然后向拌合后的集料和礦粉中加入步驟二中所述導熱瀝青結合料,拌合45s~180s后成型,得到導熱瀝青混凝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安大學,未經長安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62013.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