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信件緩存分離的入信角調整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43090.X | 申請日: | 2013-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366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家楨;朱曉建;徐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郵政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7C3/14 | 分類號: | B07C3/14;B07C3/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 地址: | 200062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信件 緩存 分離 入信角 調整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信函緩存分離的入信角調整機構,用于針對信件分揀輸送過程中對緩存區域內的信件的形態進行調整,保持足夠的入信角。?
背景技術
信件自動分揀時,由于用于讀取信件信息的讀碼裝置的讀碼速度跟不上信件輸送的速度,往往需要加長分揀輸送通道的長度,來延長輸送時間,從而等待讀碼的完成。為了解決分揀輸送通道長度過長,占地面積過大這一問題,申請號為201310003834.3,公開日為2013年5月1日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用于信函分揀的緩存裝置,該緩存裝置工作時,信件被傳送皮帶夾持進入緩存區域的過程中,信件尾部與皮帶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入信角,該入信角最大不會超過附圖4所示的28°,但是,由于一疊信件進入緩存區域后,頭部被夾住,尾部會有所翹起,從而導致信件尾部與皮帶之間的夾角、即入信角會減小,如此會影響信件進入緩存區域的過程,導致入信不通暢,甚至導致信件被卡主,入信失敗。?
發明內容
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用于信件分揀的緩存裝置,信件進入緩存區域時入信角過小,導致入信不通暢,甚至導致信件被卡主,入信失敗。?
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信件緩存分離的入信角調整機構,設入信皮帶與信件的夾角?為入信角;在緩存移動件上,沿入信皮帶輸送方向配置兩個光電傳感器,第二光電傳感器較第一光電傳感器更接近信件緩存區域;兩個光電傳感器之間設置一個擺動機構,所述擺動機構包括固定架,轉軸豎直的雙向旋轉電磁鐵,所述雙向旋轉電磁鐵與水平的旋轉臂連接,所述旋轉臂頭部與水平的滾子連接;所述第一光電傳感器感應到信件經過,旋轉臂轉動至B端,滾子遠離信件并位于所述入信角區域之外;所述第二傳感器感應到信件經過,旋轉臂轉動至A端,旋轉臂位于所述入信角區域并與皮帶垂直,滾子抵住緩存區內信件的尾部,保證入信角的大小。?
信件被入信皮帶夾持輸送進入信角區域前,先被第一光電傳感器檢測到,然后擺動機構高速從A端擺動到B端,離開入信角的區域,不對信件形成阻擋,信件飛入緩存區域,當第二光電傳感器感應到信件進入時,擺動機構告訴從B端再回到A端,旋轉臂端部的滾子敲擊緩存區域內信件的尾部,保證一定的入信角。如此,第一、第二光電傳感器重復進行感應,旋轉臂對應往復的進行擺動,使得信件一封封順利的進入緩存區域。?
進一步的,所述雙向旋轉電磁鐵與上、下一對平行的旋轉臂連接,一對旋轉臂頭部分別與一個滾子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擺動機構擺動的角度為75°。?
進一步的,所述入信皮帶與信件頭部的夾角為28°。?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確保了穩定的入信角。?
2)避免了入信不暢的情況,確保信件緩存裝置高速穩定的運行。?
3)結構簡單,配置容易,投入產出比小。?
4)構思巧妙,成本低,適合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擺動機構的主視圖。?
圖2是擺動機構的俯視圖,進行了擺動角度示意。?
圖3是用于信件緩存分離的入信角調整機構固定在信件緩存機構上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圖3所示的立體圖的俯視圖。?
圖5是圖4中部分結構的放大示意圖。?
其中,1、擺動機構,2、從緩存區域分離輸送出去的信件,3、緩存區域內的信件,4、分離機構,5、第一光電傳感器,5’、第二光電傳感器,6、緩存移動件,7、緩存供信帶,8、入信皮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3-圖4,設入信皮帶8與信件的夾角為入信角。?
在緩存移動件6上,沿入信皮帶輸送方向配置兩個光電傳感器5、5’,第二光電傳感器5’較第一光電傳感器5更接近信件緩存區域;兩個光電傳感器5、5’之間設置一個擺動機構1。?
參見圖1、圖2,所述擺動機構1包括固定架102,該固定架102采用柔性材質制成,轉軸豎直的雙向旋轉電磁鐵101,所述雙向旋轉電磁鐵101與水平的旋轉臂103連接,所述旋轉臂103頭部與水平的滾子104連接。?
參見圖3-圖4,旋轉臂的原始位置是位于A端,當第一光電傳感器5感應到信件經過,旋轉臂103轉動至B端,滾子104遠離信件并位于所述入信角區域之外;此后所述第二傳感器5’感應到此封信件經過,旋轉臂103再轉動回到A端,旋轉臂103位于所述入信角區域并與皮帶垂直,滾子104抵住緩存區內信件的尾部,保證入信角的大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郵政科學研究院,未經上海郵政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4309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