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裝飾原紙表面處理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308927.7 | 申請日: | 2013-07-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882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徐建峰;龍玲;梁聰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yè)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D21H19/10 | 分類號: | D21H19/10;C08F220/06;C08F212/08;C08F2/44;C08K3/3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9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裝飾 表面 處理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紙張的表面處理劑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人造板用裝飾原紙的表面處理劑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造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裝飾原紙是一種以優(yōu)質木漿和鈦白粉等填料為主要原料經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工業(yè)特種用紙,將原紙印刷后再經過三聚氰胺浸膠,在高溫條件下壓貼在板材表面,用于人造板材的表面裝飾。經裝飾紙飾面后的人造板,不僅耐磨、耐熱、耐香煙灼燒、耐污染,而且表面花色豐富,美觀時尚,視覺效果好。裝飾原紙的主要技術要求是印刷適性,即良好的油墨轉移吸收性,有一定的平滑度、紙質壓縮性和柔軟性好,同時要求遮蓋性;其次則要求裝飾原紙具有良好的吸收性,經浸漬能吸收三聚氰胺樹脂。
裝飾原紙的質量直接決定著人造板表面修飾質量和人造板產品的品質,目前裝飾原紙的主要性能并不能滿足人造板及相關行業(yè)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從裝飾原紙的主要技術指標著手,改善其印刷適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提高裝飾原紙的性能通常是在造紙過程中對造紙原料、造紙工藝等進行處理,例如申請?zhí)枮?01110181377.8的發(fā)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提高裝飾原紙綜合性能的方法,該方法增加煅燒高嶺土,降低二氧化鈦的比例,白色裝飾原紙原料配方為:煅燒高嶺土、二氧化鈦、紙漿;淺色裝飾原紙原料配方為:煅燒高嶺土、二氧化鈦、氧化鐵黃、氧化鐵紅、紙漿;深色裝飾原紙原料配方為:煅燒高嶺土、二氧化鈦、氧化鐵黃、氧化鐵紅、紙漿。本發(fā)明采用的煅燒高嶺土是一種多孔無定型的微粒結構,容重較二氧化鈦小,因此配用煅燒高嶺土的裝飾原紙,松厚度、透氣度得到明顯改善;紙張滲透性,浸膠性能明顯改善,提高了印刷適應性;減少了二氧化鈦的用量,降低了生產成本。又如申請?zhí)枮?01110047678.1的發(fā)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高速浸膠印刷裝飾原紙的生產工藝,包括碎漿、磨漿、配料和抄紙四個步驟而得原紙,碎漿是將包括重量百分含量為63%-78%木漿、10%-14%高嶺土、12%-18%鈦白粉、2%-3%顏料的原料和水配制成質量百分濃度為6.0-6.5%的漿料;漿料配料是在經過磨漿后的漿料加入占磨漿后漿料重量百分比為3-5%的濕強劑、0.2-0.4%的助留劑、0.1-0.3%的明礬、0.05-0.15%的滲透劑、0.05-0.15%的助劑而配制成質量百分濃度為2.0-4.0%的漿料。本發(fā)明調整了裝飾原紙工藝中化學助劑的配比,使浸膠速度達到45m/min以上,從而提高浸膠廠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在現代造紙技術中,用特定性能的化學品進行表面施膠已發(fā)展成為對紙張表面進行處理的主要形式,在很多情況下對紙張的物理強度、印刷性能、表面性能起著改善作用。對于裝飾原紙來說,由于后續(xù)加工中對于紙頁的吸收性有較高的要求,而一般的表面處理均會降低紙頁的吸收性,除了寶麗紙,裝紙原紙一般不經行表面處理。因此,選擇合適的表面處理劑和處理工藝成為利用表面處理技術提高裝飾原紙品質的關鍵。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裝飾原紙的表面處理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提高裝飾原紙印刷適應性的表面處理劑以及處理液的制備方法。采用本發(fā)明的裝飾原紙的表面處理劑處理后的裝飾原紙克服了現有技術中裝飾原紙進行表面施膠后吸收性降低的技術偏見,并在不降低裝飾原紙表面吸收性的前提下提高其印刷適應性。
為實現本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裝飾原紙表面處理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順序進行的步驟:
1)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備料
丙烯酸或α-甲基丙烯酸20-50;苯乙烯5-10、丙烯酸酯5-10;引發(fā)劑0.03-0.1:pH調節(jié)劑0.03-0.07;納米氧化物漿料0.3-2;去離子水70-150;
2)在反應器中加入全部的pH調節(jié)劑和去離子水、部分丙烯酸或α-甲基丙烯酸、部分苯乙烯、部分丙烯酸酯、部分引發(fā)劑,在攪拌狀態(tài)下升溫至75-85℃,保溫0.5-1.5h進行反應,制得預乳液;
3)將余量的丙烯酸或α-甲基丙烯酸、余量的苯乙烯、余量的丙烯酸酯和全部的納米氧化物漿料混合均勻,與余量的引發(fā)劑在75-85℃的條件下,分別滴加至預乳液,保溫3~5h,制得改性苯丙乳液;
4)將改性苯丙乳液、10%(wt%)聚乙烯醇(DP=1000-2000)溶液與10%(wt%)淀粉液混合均勻,即得表面處理劑;其中,改性苯丙乳液的重量與淀粉液中淀粉的重量之比為0.3-1∶20,聚乙烯醇水溶液與淀粉液中淀粉的重量之比為0.1-0.3∶20。
其中,步驟1)中所述引發(fā)劑選擇過硫酸銨和/或過硫酸鉀;所述pH調節(jié)劑為碳酸氫鈉;所述丙烯酸酯選自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異辛酯中的一種或多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yè)研究所,未經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yè)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0892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具有絨面結構的AZO薄膜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枸杞葉涼皮及其生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