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測試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278210.2 | 申請日: | 2013-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763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迎華;李華;陳佳;程鵬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0 | 分類號: | G01R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知遠方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7 | 代理人: | 張艷 |
| 地址: | 100193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測試 系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測試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信號測試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視頻圖形陣列(VGA,Video?Graphics?Array)是IBM于1987年提出的一個使用模擬信號的電腦顯示標準。硬件測試中,信號測試是特別重要的一部分,直接保證板卡的功能和性能情況,VGA信號是目前最常用的顯示器接口信號,技術比較成熟,市場應用比較廣,對于主板等涵蓋顯示功能的板卡,VGA信號的測試是硬件測試中的必測項,確認設計的信號滿足信號標準規范,能夠與各種顯示器兼容。VGA信號的測試,根據其信號標準規范,測試內容主要集中在VGA信號的電平、噪聲、斜率、過沖等方面,主要使用示波器進行測試。
測試自動化是目前軟硬件測試的目標和趨勢,將重復枯燥的測試具體工作,使用軟硬件方式用設備和程序自動進行。目前對于VGA信號質量的測試,主要用于實驗室研發階段的測試,需要依靠測試人員手動采集信號并對其進行量測,從而判定是否滿足標準要求。
現有的這種測試方法存在以下缺點:
1.依靠測試人員逐一測試信號各項參數,手動進行信號捕捉和量測,效率比較低,測試時間比較長;
2.測試中捕捉信號,僅能觀察到某次的情況,依據此次情況測得的參數數據,僅能說明此次捕捉到的信號情況,無法確保信號的最差情況,測試結果的可靠性受限。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測試方法的缺點,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測試系統,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測試系統,包括:待測平臺、轉接板、示波器和測試PC主機,其中待測平臺通過VGA接口與轉接板連接,轉接板通過多通道探頭與示波器連接,示波器通過控制接口與測試PC主機連接,所述待測平臺包括一個或多個被測板卡。
優選的,所述測試PC主機包括示波器控制模塊、測試控制界面模塊和測試結果判定模塊。
優選的,所述測試控制界面模塊包括測試項目模塊、數據處理模塊和界面顯示模塊;
所述測試項目模塊用于將測試內容進行項目分類以選擇部分項目進行測試;
所述數據處理模塊用于收集測試結果數據并記錄,生成不同形式的測試報告;
所述界面顯示模塊用于顯示測試操作信息或所述測試報告。
優選的,所述測試系統還包括測試標準模塊,所述測試結果判定模塊用于將測試結果與所述測試標準模塊中的測試標準進行比對,得出測試結果判定。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利用上述測試系統進行測試的方法,包括:
通過所述測試PC主機輸入測試信息,所述測試信息包括被測板卡信息和測試項目信息;
示波器根據所述測試信息將測試過程劃分為多個測試子模塊,通過運行所述各測試子模塊來測試視頻圖形陣列VGA信號;
測試完成后由所述測試主機顯示測試結果。
優選的,所述測試完成后由所述測試PC主機顯示測試結果之后,還包括:所述測試PC主機將所述測試結果與標準測試結果進行比對,得出測試結果判定,并生成測試報告。
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發明而了解。本發明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通過在所寫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示意性結構框圖;
圖2是本發明的模塊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并且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如圖1所示,包括一個硬件測試工裝板(也稱轉接板)、示波器、待測平臺和測試PC(個人計算機,Personal?Computer)主機,其中,轉接板一端通過VGA接口與待測平臺連接,另一端通過多通道探頭與示波器連接,而示波器則通過控制接口與測試PC主機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未經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27821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