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花生產量實時測量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147863.7 | 申請日: | 2013-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627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娟;于艷;楊少華;白皓然;尚書旗;龔麗農;岳丹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D41/127 | 分類號: | A01D41/1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266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花生 產量 實時 測量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用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花生產量實時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國外對花生實時測量技術的研究較早,已經研制出一些能應用于實踐的花生實時測量裝置。1999年?Thomas?DL,?Perry?CD,?Vellidis?G通過在聯合收獲機集果箱下方加入壓電式傳感器,設計出了一種花生實時測量裝置,實現了在收獲過程中花生的實時測產。2005年,Rains,?G?C,?Perry,?C?D,?Vellidis,?G?嘗試將棉花的產量監測系統應用于花生產量監測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目前國外花生的收獲測量裝置已經商品化,被廣泛應用于大規模農場的花生收獲。但是國外的花生收獲機械都是用于大規模現代化農場的大型收獲機械,且價格昂貴,不適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故我國開始研發適合我國國情的花生收獲機械。
我國關于花生收獲的研究起步晚,我國的花生收獲機械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開始起步,而且最初的花生收獲機械不能摘果。我國第一臺能摘果的花生聯合收獲機是4H-700花生聯合收獲機,于2004年在唐山研制成功,目前較為先進的花生聯合收獲機是青島農業大學研制的4HBL-2型花生聯合收獲機。但直到現在我國的花生收獲機械還不能自動進行產量測量。雖然目前國內有些學者和專家在研究谷物的測量裝置,如:中國農業大學“現代精細農業系統集成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河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聯合研制出了一種針對小麥的實時測量裝置;上海交通大學研制成功了一種適用于水稻、小麥的智能測產系統。但由于花生和小麥、水稻等谷物的大小和收獲方式不同,聯合收獲機械的結構也不同,因而花生測產的測量原理、具體的測量方法和測量部分的機械結構與谷物測量裝置不同,且針對谷物收獲裝置而研發的測量裝置無法安裝在花生聯合收獲機上。為此,研制適合我國國情、結構簡單,實用性強,能安裝于我國自主研制的花生聯合收獲機上的自動測量裝置就顯得十分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一種花生產量實時測量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無法在收獲過程中對花生實時測產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花生產量實時測量裝置,包括測量箱體(2)和設置在測量箱體(2)兩側的兩個具有可伸縮結構的固定裝置(4),所述的花生產量實時測量裝置整體為無底長方體形狀,側面外部由測量箱體(2)包圍封閉,測量箱體(2)頂部設有花生入口(1),底部為出口(3);測量箱體(2)內部包含隔板(5)、左測產傳感器裝置(6)、右測產傳感器裝置(7)、轉軸(8)、左電磁鐵(9)和右電磁鐵(10),隔板(5)、左測產傳感器裝置(6)和右測產傳感器裝置(7)三者固定于轉軸(8)上,隔板(5)位于左測產傳感器裝置(6)和右測產傳感器裝置(7)之間,左電磁鐵(9)和右電磁鐵(10)均固定于測量箱體(2)上,左電磁鐵(9)位于左測產傳感器裝置(6)的下方,左電磁鐵(9)和轉軸中心的連線與水平方向之間夾角為60度,右電磁鐵(10)位于右測產傳感器裝置(7)的下方,右電磁鐵(10)和轉軸中心的連線與水平方向之間夾角為60度。
可選地,所述固定裝置(4)為具有可伸縮結構的固定桿。
可選地,所述隔板(5)與左測產傳感器裝置(6)、右測產傳感器裝置(7)之間的夾角均為120度。
可選地,所述左測產傳感器裝置(6)包括稱重傳感器(61)、擋板(62)和底板(63),稱重傳感器(61)位于擋板(62)的下方、底板(63)上方,右測產傳感器裝置(7)包括稱重傳感器(71)、擋板(72)和底板(73),稱重傳感器(71)位于擋板(72)的下方、底板(73)上方。
可選地,所述左測產傳感器裝置(6)的底板(63)和右測產傳感器裝置(7)的底板(73)均為鐵板。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易于操作,實用性強,適應性強,可直接安裝于我國自主研制的4HBL-2型花生聯合收獲機實現花生的實時測產,也可直接或經改造安裝結構后用于其它的花生聯合收獲機上。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圖2為本發明一種花生產量實時測量裝置構造主視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花生產量實時測量裝置側視圖;
圖4為本發明一種花生產量實時測量裝置仰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農業大學,未經青島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14786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