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章魚腸道內產蛋白酶菌株及其蛋白酶的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80791.9 | 申請日: | 2013-03-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466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2 |
| 發明(設計)人: | 金玉蘭;樸美子;曲田麗;王玉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11D3/386;C12R1/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愛普納杰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何自剛 |
| 地址: | 266109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章魚 腸道 蛋白酶 菌株 及其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株章魚腸道內產蛋白酶菌株及其蛋白酶的應用。
背景技術
我國水域遼闊,魚類資源十分豐富,水產品加工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大量的下腳料,這些廢棄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磷脂質、軟骨素、維生素等。如果不進行有效的處理,不僅會造成環境的污染,而且浪費了寶貴的蛋白質資源。目前,這些廢棄物的利用僅限于加工成魚粉、飼料等低值制品,未能充分利用蛋白質資源。隨著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的高速發展,酶工程技術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國內外常用的蛋白酶主要是植物來源的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蘿蛋白酶等),動物來源的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和微生物產生的堿性蛋白酶。但是應用于下腳料的酶解中的研究報道甚少。國內有酶法水解烤鰻和羅非魚下腳料中的報道[1-2]。國外也已經有報道對小沙丁魚和烏賊等下腳料的酶解報道,并指出酶解產物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火性、抗菌活性、乳化作用等[3-5]。
本發明以章魚為供試材料進行腸道產蛋白酶菌株的分離,其屬軟體動物門(Mollusca)、頭足綱(Cephalopoda)、八腕目(Octopoda)、章魚科(Octopodidae)、章魚屬(Octopus)[6]。廣泛分布于我國南、北沿岸海域。我國常見的種類有飯蛸(短蛸,O.ocellatus),長腕蛸(長蛸,O.variabilis)和真蛸(O.vulgaris)等。章魚對溫度的適應范圍廣泛,屬于喜鹽動物,其食性廣泛,以肉食為主,尤其喜食蟹類、海蛞蝓和貝類,不同種之間存在著一定差異[7]。
魚類腸道菌群是機體生長發育等生命活動的影響因素之一[8-9]。研究表明,腸道菌群是在與宿主共同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正常組成部分,并且與消化、營養以及急慢性感染等有關[10-12]。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魚類病原細菌分離鑒定研究較多,而對于魚類腸道細菌報道不太多,特別是章魚腸道細菌的分離鑒定研究,目前尚未見文獻報道。而且腸道細菌的研究主要是分離鑒定和產酶能力方面,針對下腳料上的應用未見報道。
國內對魚類腸道中產蛋白酶細菌的研究報道主要是菌株的分離。許禔森從健康鱸魚腸道中共篩選出18株產蛋白酶的益生菌,其中4株的產酶活力特別強[13]。王富強等從牙鲆魚腸道內分離25株產蛋白酶菌株,其中Y2-2菌株對牙鲆幼魚生長有促進作用[14-15]。馮新忠等從額爾齊斯河野生丁(鐬)中分離40株產蛋白酶的菌株,其中8株蛋白水解圈較大[16]。另外國內還有軍曹魚、九孔鮑、牡蠣、黃鱔、草魚、銀鯽魚等腸道中也分離了產蛋白酶菌株[17-21]。
國外對內臟蛋白酶的研究比較多,但專門研究內生菌產的蛋白酶的研究并不多。Sudeepa從海產內臟中分離得到了蛋白酶產生菌[22],Bhaskar進一步利用這種菌發酵產生堿性蛋白酶[23];Izvekova也研究了淡水鱈腸道中的共生微生物會產生蛋白酶,并可以幫助寄主消化[24]。Esakkiraj等鯔魚腸道中分離了產蛋白酶活性的蠟狀芽孢桿菌,該菌產生的蛋白酶的最佳pH為7.0,最佳溫度為60℃,為下腳料的精加工及去污劑工業上的應用可能性提供了科學依據[25]。Izvekova等從梭子魚中分離蛋白酶活性的5株菌株[26]。
參考文獻
[1]黃志勇,賴海濤,許偉雄,等.酶法提取烤鰻下腳料中水解動物蛋白的研究.食品科學,2002,23(10):76-78.
[2]任增超,周春霞,洪鵬志,等.酶法水解對羅非魚下腳料蛋白功能特性的影響.現代食品科技,2008,24(12):1213-1216.
[3]Nabil?S,Ali?B,Yousra?T?E?et?al.Biochemical?and?functional?properties?of?sardinella?(Sardinella?aurita)by-product?hydrolysates.Food?Technology?and?Biotechnology,45(2):187-19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農業大學,未經青島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80791.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