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生烴期古構造的油藏有利區的識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64704.0 | 申請日: | 2013-03-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2062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7 |
| 發明(設計)人: | 王香增;高勝利;張麗霞;王書寶;任來義;于強;高鵬鵬;曹躍;劉延哲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21B49/00 | 分類號: | E21B49/00;G01V1/40 |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達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劉華 |
| 地址: | 710069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生烴期古 構造 油藏 有利 識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石油及天然氣勘探領域,具體涉及到油氣藏勘探有利區的識別方法,特別針對古構造控制的巖性-地層油氣藏的有利區識別方法,也即一種基于生烴期古構造的油藏有利區的識別方法。
背景技術
長期以來,針對油氣藏的勘探,通常對成藏各要素(生、儲、蓋、圈、運、保及配套史七大因素)的研究面面俱到,然而,具體到一個盆地、一個區帶,甚至一個區塊,成藏各要素中必然存在控制油藏形成的關鍵因素。面面俱到的對藏各要素面面俱到的研究,導致抓不住成藏的本質內在原因,因而就不能發現更多的“增儲上產”的地區和層位。而目前還沒有有效的針對基于生烴期古構造的油藏有利區的識別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生烴期古構造的油藏有利區的識別方法,包括生烴期古構造恢復,其他參數可依據相應盆地、地區的基礎地質研究獲得并由此證明,針對特定區塊,其油氣成藏的關鍵控制因素就集中在最關鍵的一、兩項因素上,特別是針對巖性地層油氣藏,其古地質因素尤其關鍵。本方法抓住“一根主線”,即大量生烴期古凸起(斜坡)構造或古油氣運聚動力,同時結合了其他相關成藏因素,抓住了成藏的本質,形成勘探方法,便于操作、利于指導生產實踐。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基于生烴期古構造的油藏有利區的識別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1:確定研究工區,即對待研究工區用適配的鉆機進行鉆井操作,鉆井操作后得到預設數量的鉆井,在鉆井的內部預設層位用測井設備和錄井設備并結合各自對應的測井方法和錄井方法獲取鉆井資料,或者還要依次通過野外采集方式、室內處理方式以及解釋方式獲得待研究工區的地震剖面資料,使用鉆井資料或者加上地震剖面資料中的地層厚度信息、時代分層信息、巖性信息、密度信息和孔隙度信息確認待研究工區是否具有勘探潛力,如果具有勘探潛力,該待研究工區就確認為研究工區;
步驟2:通過計算工具利用對應的古構造恢復方法來進行針對研究工區的相應層位的古構造恢復操作,在古構造恢復操作過程中用繪圖工具制備出生烴期古凸起構造圖,再根據該生烴期古凸起構造圖識別出古凸起構造區域,該古凸起構造區域為在生烴期古凸起構造圖中向構造等值線高數值區域凸進的低數值區域即為古凸起構造區域,在該古凸起構造區域上進一步用識別工具標示出古凸起構造區域的脊線位置以及古凸起構造區域的底部位置,即標示確定出古凸起構造區域范圍及古凸起構造區域的高點連線;
步驟3:在古凸起構造區域范圍內和古凸起構造區域的高點連線兩側的斜坡區域上用識別工具標示出古凸起構造有利區,古凸起構造有利區的范圍為古凸起構造區域的高點連線兩側到古凸起構造區域的底部位置連線間的范圍;
步驟4:利用對應的生烴期古壓力恢復方法來用繪圖工具制備出研究工區的單層異常壓力差平面圖和層間異常壓力差平面圖,將生烴期古凸起構造圖的古凸起構造有利區分別與單層異常壓力差平面圖和層間異常壓力差平面圖疊合,并根據生烴期古凸起構造圖的古凸起構造有利區分別與單層異常壓力差平面圖和層間異常壓力差平面圖疊合后形成的區域,在該疊合后形成的區域內用運聚有利區識別方法識別并標示出運聚有利區;
步驟5:將運聚有利區與該研究工區的沉積相圖相疊合,把運聚有利區與沉積相圖相疊合形成的區域中屬于預設的砂地比數值范圍內的區域作為運聚有利區與沉積相圖疊合有利區,也就是最后識別出的最終勘探有利區。
所述的測井方法包括聲波測井方法。
所述的計算工具包括計算機。
所述的古構造恢復方法采用的是泥巖聲波時差法來進行古構造恢復,即利用泥巖聲波時差法來恢復研究工區的預設層位的地層剝蝕厚度,地層剝蝕厚度與對應的殘余地層厚度之和即為相應層位的古構造數據。
所述的古構造恢復方法采用的是盆地模擬方法來來進行古構造恢復,即利用盆地模擬方法來古構造恢復,具體來說根據下述的公式依次聯合導出來古構造恢復方法:
????????(1)
?????公式(1)是用于壓實厚度校正的,所謂壓實校正就是要恢復出研究工區的地質歷史時期沉積物被壓實掉的那部分厚度,而沉積物中細粒沉積物的孔隙度與深度之間保持著公式(1)的指數關系,其中φ和φ0分別為埋深為Z和地表處的孔隙度,c為壓實系數;
???????????????(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未經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6470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