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低溫氧化的二硅化鉬基合金及其制備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040771.9 | 申請日: | 2013-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606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馮培忠;蘇健;王曉虹;孫智;牛繼南;強穎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礦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C29/18 | 分類號: | C22C29/18;C23C8/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誼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劉月娥 |
| 地址: | 221116***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低溫 氧化 二硅化鉬基 合金 及其 制備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結構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抗低溫氧化的二硅化鉬基合金及其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金屬間化合物二硅化鉬(MoSi2)以其較高的熔點(2030℃)、良好的高溫抗氧化性等優勢而被認為是繼Ni基超合金、TiAl基化合物和結構陶瓷之后出現的極具競爭力的高溫(1200~1600℃)結構候選材料。MoSi2電熱元件在空氣中的最高使用溫度已經達到1800℃。但是,室溫韌性差、高溫易蠕變以及低溫粉化瘟疫現象(Pest)三大缺陷嚴重限制了其作為結構材料的實用化進程。
Pest氧化現象,即在某一特定溫度范圍內結構快速發生災難性破壞,同時伴隨有加速內氧化過程的行為,Pest現象是1955年Fitzer在研究MoSi2的低溫氧化過程中首先發現并命名。他們發現盡管MoSi2在1500℃以上的高溫環境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但是在低溫MoSi2表現出災難性粉化行為,甚至在空氣氣氛中暴露幾分鐘就可以完全粉化,這種現象非常類似于錫的低溫粉化(tin?pest),因而Fitzer把MoSi2的低溫粉化現象稱之為Pest。隨后Westbrook總結了自1899年以來的文獻資料,發現不僅MoSi2存在Pest現象,包括NbSi2在內的許多硅化物和鋁化物都存在Pest現象。
自從Fitzer發現MoSi2低溫“Pest”現象之后,Fitzer、Meschter和Chou等眾多的學者對MoSi2低溫“Pest”機理及防止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有關“Pest”現象出現了多種解釋,至今還未得到定論。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無裂紋、無空隙并且致密度>98%的材料可以避免“Pest”現象的發生。Westbrook認為“Pest”是由于氧在晶界的偏析和沿晶界的擴散,引起晶界脆化和沿晶裂紋所致。Kurokawa等認為裂紋、孔洞和SiO2夾雜是影響材料發生加速氧化的主要因素,Kuchino具體研究了火花等離子燒結材料的氧化特性,認為晶界的SiO2為氧的進入提供了方便的通道,通過原位合成致密的(99%)MoSi2中因含有很少量的SiO2,表現出良好的低溫抗氧化性。
NbSi2同樣具有Pest現象,1961年Rausch進行了首次報道,其后Pitman、Kurokawa、Murakami、張芳等先后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Pitman和Murakami先后證實NbSi2在1023K存在嚴重的Pest現象,通過添加Cr可以有效抑制Pest現象的發生;Kurokawa認為NbSi2在1073K及以上溫度表現出明顯的加速氧化行為;張芳等認為含有大量微裂紋的電弧熔煉多晶樣品在1023K經3h氧化后完全粉化,而單晶和SPS多晶樣品經過89h后依然完整,但其氧化動力學曲線呈線性規律,氧化產物為疏松的Nb2O5和SiO2,因而其Pest現象是本征無保護條件下氧元素與基體元素直接反應的過程。
目前對MoSi2進行改性的一條重要途徑是添加第三種元素(Nb、W、Al、Ti、Cr、B、Ta、La等)合金化,盡管力學性能有所提高,但還缺少關于Nb、W、Ti、Cr等合金化MoSi2材料抗低溫加速氧化的技術,因而有必要開展相關工作。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礦業大學,未經中國礦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40771.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